从用仪器到造仪器,电气设备“验血师”朱洪斌从未放松对技术的琢磨
最高领奖台,创新新起点
图为工作中的朱洪斌 。
1月9日上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朱洪斌的创新成果——“变压器潜伏性缺陷的油中气体检测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一名一线工人,荣登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工人价值的肯定。”1月10日上午,载誉归来的朱洪斌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的欢迎仪式上激动地说,自己将把科技最高领奖台当作新的起点,继续努力创新。
顶级“验血师”
在庞大的电力系统中,电力油气化验是个很不起眼的附属小专业。
今年51岁的朱洪斌,1988年以自学考试微型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毕业生的身份来到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从业29年来,油务工职业的朱洪斌,在这个小专业里有了一番大作为,成为电气设备的顶级“验血师”。
电网设备中的变压器,需要用变压器油作为绝缘介质,而变压器油的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变压器设备的运行状况。朱洪斌的工作,打比方来说,如同医院里的验血师,通过检测变压器油来分析变压器的运行状况。“比如,变压器油中含有乙炔,若检测出乙炔超出一定的值,就可能产生放电故障,进而烧坏变压器。”
一台中等容量的变压器,价值就达千万元。而一旦发生故障导致停电,更会引起一连串的经济损失。而返厂维修变压器起码要一两个月时间,且大型设备运输也是个麻烦事。
以往采用传统的油色谱分析法对变压器进行故障诊断,需要从现场取油样后拿回化学室检测,其间存在多个问题。比如,采样过程中,油中的气体可能泄漏出来,造成采样不真实;同时,远途运输也会带来安全问题。而且,当时采用的检测手段,精度低,误差大,既费时费力,也难以及时真实反映出设备状况。“可能等你反复检测后得出结论,设备都出问题了!”
如何保障设备安全,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从2005年起,朱洪斌开始研发高效的“验血”设备及检测系统。
“现在,变压器油中即使有一百万分之一的气体,我们都能检测出来。”朱洪斌说,此次获奖的项目成果,实现了对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全过程的现场实时监控,检测精度提高了10倍,并且将数据分析误差降至传统方法的1/6。
从未放松对技术的琢磨
入行29年来,朱洪斌从未放松对技术的琢磨。
2014年,针对江苏电网发展快速、六氟化硫设备日益增多的情况,朱洪斌主持研发“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现场快速分析装置”,实现了六氟化硫气体质量验收的现场检测。
在一个特高压工程施工现场,朱洪斌的助手将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现场快速分析装置的进样阀连接至六氟化硫气瓶,随后打开了气瓶的解压阀……40分钟后,得出结果:“六氟化硫气体纯度为9997%,合格。”
以往,检测试验必须使用运输危险品的专用车辆将装有六氟化硫气体的钢瓶运回实验室进行检测。那时,酸度、矿物油含量等3项指标的检测并没有自动化仪器,只能像在化学课上做实验那样进行人工操作和分析。每瓶气体的分析时长在18个小时以上,还不包括来回运输的时间。
如今,使用新装置,每瓶六氟化硫气体的检测时间由18小时以上缩短为40分钟左右,还避免了钢瓶在变电站和实验室之间来回运输,大大提高了特高压变电站内六氟化硫气体检测的效率。
朱洪斌告诉记者,目前,该装置已取得3项国家专利,还有4项到5项专利待授权。“装置也步入第三代了。第二代装置减重8公斤,便于携带;第三代,按照新的标准要求,增加了两项检测指标。”
同时,由朱洪斌及同事主导的现场检测的电力行业标准,初稿已经出来了。
谦虚中的“骄傲”
近3年来,江苏电网利用朱洪斌电气“验血”法共筛查出220千伏以上变压器早期缺陷68起,降本增效超过2.5亿元,累计间接增加的供电量达58.3亿千瓦时。多个省级电网推广应用了朱洪斌的研发成果。
目前,朱洪斌正在考虑研发六氟化硫气体的循环净化装置。若探索成功,六氟化硫气体将实现直接连接到装置上进行净化,从而更好地杜绝排放,保护环境。
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同样成果斐然。前不久,朱洪斌指导助手张晓琴刚刚完成了一个项目的研发。
“作为一名油务工,本职工作就是使用相关仪器。而我现在干的,其实是在自己造仪器了。” 朱洪斌的谦虚中带着一种“骄傲”,“我不喜欢重复劳动,重复才是一种苦。只要不断创新,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