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开网店、建立创业学院、开设“网红班”,高职院校针对社会热点设置专业——
“网红制造流水线”背后的创业教育
在北京一家网红培训基地,网红班学员们在舞蹈排练室上形体课压腿。
视觉中国 供图
2016年,网红产业产值接近580亿元。这一数字,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元的票房总额。
过去一年,从电商平台的网红到电竞主播、再到移动视频,“网红经济”的产业规模变得异常庞大。在这股大潮之下,各类网红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而早在2015年9月,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义乌工商学院)就开设了全国第一个高职“网红班”——电商网络模特班,“网红制造流水线”也成为该班级的代名词。
对于这所身处“全球小商品中心”的高职院校来说,针对社会热点设置专业,有其传统。2009年,该校就曾开设创业班,引导学生在各大电商平台经营网店;建立创业学院,淘宝店的“钻石”和学分可以互相转换。
有人质疑,高职不教知识,反而鼓励学生开设“网红班”太过功利。但在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看来,这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办学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
“‘网红班’应市场需要而生”
“‘网红班’应市场需要而生。”这是班级负责人金红梅的概括。2015年4月,义乌召开网商大会,这座小城云集了10多万人,网络模特、走秀模特出现巨大缺口。
很快,时任创意设计学院院长的金红梅就接到义乌市领导和学校的通知,要在学校开设一个而今被广泛称为“网红班”的新专业——电商网络模特专业。2015年9月,经过双向选择,32名来自房地产、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的学生成为这个班的第一届学生。
一份由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义乌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电商网络模特白皮书》将“电商网络模特”定义为“结合互联网和电商事业发展,以个人肖像、形体为主的,来展示或销售产品的人员”。
为培养这样的人才,网模班的大一课程,实践课和理论课各半。形体训练、服装表演、化妆课、棚拍等,教的都是网红所需的基本技能。因此,不同于“其它专业时有学生请假缺课”,网模班上课的出勤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专业,以后是要跨界的,要会走秀、会表演、会拍摄……”该专业一名实践课教师说,刚开始时,这些从别的专业跨过来的学生,整体上都不大适应。
2015级学生王鑫,个子高挑、长相甜美。这位从会计专业转到网模专业的学生,是首届网模班最受关注的女生。通过上课之余兼职电商服装模特、走秀模特以及偶尔的直播,她已经可以自己承担学费和日常开销。“我们学校‘淘宝专业’做得最好,所以我就选择来了这个学校。至于到网模班,觉得能多一项技能。”
在金红梅的规划中,网模班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定位。“肯定不可能人人都成‘网红’,根据学员自身的情况和喜好,还确立了经纪人、内容营销、活动策划等不同的发展方向。专业课程培养的能力,将为他们日后创业提供优势。”
开网店成“走新路”的一个途径
创业,是义乌工商学院的传统。这一传统和贾少华有着密切的关联。
义乌工商学院的前身是1993年创办的杭州大学义乌分校,1999年杭州大学并入新组建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义乌分校开始独立办学,属于高考录取中的最后批次。
1999年,贾少华来到新筹建的义乌工商学院担任副院长。刚到时,贾少华按照精英教育的模式在抓学习,但发现完全是在“折磨”学生。“考清华大学要600多分,我们学校只要300来分,你让他们读博士,拼学历,行吗?”
在高职办学的探索中,贾少华发现,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更强,对实践活动的兴趣远远大于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当时,电商已经发展起来,一些头脑灵活的学生开始自己开网店。一些老师向贾少华反映了这一情况,要求制止,但贾少华却认为,这是“走新路”的一个途径。
在贾少华的提倡下,义乌工商学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院围绕市场需求办学,加大实训场地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学院还将实践技能作为学业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进行创业。
然而,推创业教育,冲突就在所难免:有学生接淘宝订单错过课程,老师不乐意;但上课会影响创业,学生又有意见;而学生出校门做生意,学校也要承担安全责任,没人敢担责。
于是,2008年,贾少华主导了创业学院的建立。工商学院的学生创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写申请去创业学院。在那里,创业实践和学习成绩、学分相关联——市场营销课程可以用淘宝店交易次数、交易额、皇冠级别来兑换分数成绩,店铺3个钻可免修,5个钻就是优秀;淘宝店的规模还可以直接换学分,大一做到1个皇冠,抵10个学分。
“我鼓励他们做大做强。”第二年,创业学院办了4个班,每个班30人,贾少华承诺毕业时人均月入过万元。现在,这样的创业班已有10多个。
让学生眼里有光芒
在创业氛围的熏陶下,目前学院的各个专业均有学生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创业,创学结合教学体系使义乌工商学院在校60%的学生生活费能够自己解决;20%的学生自己能够挣学费;11%的学生已经开始自主创业。
“知识是可以教的,但创新、创业是没法教的,要学生自己去折腾。”贾少华鼓励更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事勤工俭学或创业实践,让学生们都忙起来。
贾少华不仅鼓励学生创业,也鼓励老师进行创业。“老师都不懂,怎么教学生?”当时,很多老师摸索创业都是默默地干,直到2015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文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才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
有位国家级领导在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考察时问:“如今电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你们的学生何以一如既往做出亮眼的业绩?”
贾少华回答:“因为我们的创业导师就是老板。只有老师自己亲身站在电商的第一线,才有能力一步步把学生带上创业道。”
如今,在义乌工商学院,有20多位创业的老师。老师兼老板的身份,能给学生分享资源、平台和人脉。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一直存在争议。争议之一就是,教育和创业毕竟不能完全等同,让学生一进校就进行创业,是否过于功利?对此,贾少华认为,高职和本科教育不同,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就业市场有一席之地,办学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而在国家提倡“双创”之前就大张旗鼓地提倡创业,这样的做法也曾引来不少质疑。
贾少华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眼睛里缺少光芒。我当时想的是,创业教育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