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重回18岁
曲欣悦 制图
今年61岁的张炜,外貌上与30年前没有什么变化。岁月似乎格外宽待他,留给他的只有智慧没有衰老。1986年,张炜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古船》,那年他刚好30岁。其后的30年,他为我们奉献了《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独药师》等20部惊艳世人的纯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坛,如此高产高质的作家,恐再无二人。
事实上,张炜的创作年表,可以再往前追溯十几年:1975年,张炜首次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古船》也是在写作完成四五年后才出版的。
事实上,张炜不但在成人文学上建功卓著,上世纪70年代初他便开始写作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寻找鱼王》《兔子作家》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多个奖项。
如今,张炜带着他写于1974年的作品《狮子崖》重回18岁,让我们找到了贯穿他40余年创作生涯的浪漫气质和对诗意童年的不倦追求的源头。
意外收获的文学初心
《狮子崖》让张玮重回18岁,让我们看到18岁张玮的才华。用高洪波的话说,这本书犹如一颗文学的琥珀。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张炜已经是写出《古船》《九月寓言》的大作家。一天,他和同样是山东作家翘楚的刘海栖说,自己在正式发表第一篇作品之前,就已经写作了300多万字的作品了,都放在一个纸箱子里,塞在床底下,他决定把这些稿子都烧掉!刘海栖大吃一惊,问他这是干什么。张炜说,守着这些作品会叫人变懒,叫他只往后看,不往前看,谁来找他约稿,他在这些旧稿子里翻翻,就给人一篇,这样不行!张炜还真的是说到做到,这些稿子被他当成了冬天点炉子的引火纸,用了好些日子。《狮子崖》便是其中一篇。
2016年春节,他去养老院拜访一位80多岁的文坛前辈时,却无意中发现了这个书稿。原来,当时张炜将这个书稿投递到这位前辈曾经供职的杂志社,但因为“控诉”的色彩不够,遭到拒绝。没想到,这位前辈爱好收藏手稿,于是《狮子崖》被保留了下来。几十年后,泛黄的手稿又回到了张炜的手中。重新再看18岁时的作品,张炜不由得怦然心动,倍生怜惜。他拿给写了一辈子儿童文学的刘海栖看,刘海栖感叹:“好像又回到那个毛孔都往外喷涌青春的岁月。”
二人商量,把书稿交给了山东教育出版社。虽然在他看来,这个写于1974年的作品是稚嫩的,但是它却拥有着少年所散发出来的崭新生命气息。“我现在是肯定写不出来这样的作品了,我对它既有一种熟悉感,也有一种陌生感。”
文学的基因会跟随作家的一生,那个时期特有的语汇、气息、特征,在今天看来会特别好玩,一个人看自己年轻时期的作品如同一个老人看自己的孙子一样,很亲切。16、17岁的少年对文学和生活的感受,对生活转达成文学作品的感受在现在看来完全不一样了。“《狮子崖》是一份特别珍贵的回忆,支持我走得很远,它使我看到了昨天的幼稚和不足,看到了我回忆的昨天生活的可笑地方,那个时代同样存在的对文学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好奇,童年探索的精神,这是我整个儿童文学的入口和开始。”40年后,张炜面对这本“新书旧作”无比感慨。
爱猫人的童心
和张炜互加微信后,他首先发给我的是十来段小猫的视频。“这可都是我精选的,你看它们的反应和动作,可不简单,是有思考的。”他饶有兴致地又陪我重新看了一遍这些短视频,还不时点评。“我救过无数的猫,我觉得我会放下任何事情去为它们做一些事情。”他说的时候,一脸怜惜。
“我很喜欢猫,我也很喜欢狗,很多的动物我都喜欢。就像书籍中有经典著作一样,猫和狗应该是经典动物。”张炜说道。在《寻找鱼王》中,他写了很多动物,当然最钟情的还是猫,在书中猫不亚于里面任何一个人物。“可能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觉得人活着太不容易了,给我们一条狗,非常忠诚,让我们跟他学习;给我们一只猫,非常的温柔,温柔着人类很不容易的人生。”
说到猫,张炜的那颗纯真善良的童心让人一览无余。作家博尔赫斯说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趋向于儿童文学。伟大的文学一定趋向于童心的、本真的、原始的、澄明的、面向未来的这样一种状态。张炜的儿童文学作品恰恰验证了这个论断。
这颗童心在《狮子崖》时代便彰显无遗。风华正茂的作者用一个纯净唯美带有幻想色彩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个特定时代的感知、对真善美的追寻和对大海的眷恋。书中描写三个孩子为调查养殖场大花贝失踪事件登上神秘的狮子崖,调查大花贝跑滩的原因,育贝场老场长和民兵也由此抓住了大花贝的倒卖者。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海边渔村儿童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并有大量海洋知识贯穿全书。作者在修改时特意保留了创作时的原有风貌,让今天的读者在字里行间寻找那个特定时代的痕迹,了解上个世纪的生活,感悟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丰富性。
“ 我对我自己很有信心 ”
除了“童心”,张玮还有“雄心”和“苦心”,这话是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说的。
张玮的雄心是有目共睹的。激励了很多年轻作家写作。从文体上,诗歌、散文、童话、小说,他无所不长。他的作品深沉现实,却又极富想象力、立意未来,人们说他写的其实是寓言。他的写作风格不能用一种“主义”来概括,也没有任何一位评论家能够准确而全面的解读他的文学版图。说到成就,他的《古船》《九月寓言》迄今为止,已经有50余种版本,译为英、日、法、俄、韩、德、西班牙、瑞典、塞尔维亚、阿拉伯等多种文字。长篇小说《你在高原》,长达450万字,是迄今为止最庞大的纯文学作品。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可贵的是,这份雄心熊熊不灭,40年,张玮用作品不断刷新人们对他的认识。
而雄心是靠匠心支撑的。写作是一门手艺活。各种滋味只有写字人自己知道。《你在高原》足足写了22年,其中每一本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虽然体量巨大,却绝无赘言,每个字背后都是反复的思量琢磨。“我总觉得自己的写作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张炜对我说。
年过花甲的张炜,对自己的文学未来很有信心:“从1974年我就开始写,我要写下去,我要写到未来。未来我可能有更好的创作。我的能力我不自信,但是我对文学的爱,我很自信。到现在,我仍然有见了钢笔和稿纸的激动感;有那种恨不能拿着新写稿子到河的对面去读的心情。这些感觉属于一个60岁的人,到了70岁如果还有这,我想我大概是一个有希望的人。你们要相信,我对文学是没有二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