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永安煤业分流安置鼓励职工自主就业创业,煤矿关停1年后重新就业的职工感慨——

“走出来之后发现,天地其实很宽”

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吴刚毅
《工人日报》(2017年11月14日 05版)

“梦醒时犹梦,入梦后梦甜。”在煤矿工作10多年,以为一辈子只能待在福建省永安煤业公司柯坑矿的郑启团,没想到如今能在莆田市三川海上风电项目部工作,每天都能见到大海,望着冉冉升起的朝阳。

“我是一线生产技术员,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压产减员,矿井关闭是条没办法的必行之路。” 陈楠和郑启团经历类似,原是水井坑矿的一名采矿技术员。从去年9月起,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投放简历,并在同年的11月顺利通过了三明国能投资有限公司的面试,成功应聘负责安全监察工作的管理人员。

陈楠感慨说,离开企业出来之前真担心真害怕,不得不走出来之后发现,天地其实也很宽,回头看,“走出去并不可怕!”

为鼓励年轻有技术的职工大胆地走出去就业创业,永安煤业公司出台一项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员工合同到期的,公司鼓励走出去,除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外,还根据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发放创业补助金。对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除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外,同样发放创业补助金,并提高封顶额度。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与集团和社会各急需招聘人员的单位联系沟通,组织这些单位到公司召开就业推介会。仙亭矿为支持年轻员工报考公务员,不安排他们夜班、跟班,让他们有充足时间学习。两年来,8位青工经考试被录用为公务员。

“淘汰过剩产能不是简单的关闭矿井、压产减员;深入做好员工分流安置,不是让职工一走了之,要让职工有退路有保障。”永安煤业公司工会主席黄文祥说,从2014年至今,公司采取内部退养、内部分流、鼓励自主创业、与高校联合举办转岗培训等办法,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职工转行走上新的就业岗位。

原掘进工陈文社是集团助学帮扶对象,他一人的收入既要维持全家的生活开销,赡养老人,还要负担一对儿女的学费。今年8月,小华煤矿关闭后,永安煤业公司将陈文社列入第一批分流安置人员名单,优先安排他到苏桥煤矿上班。

到了苏桥煤矿后,该矿不但帮陈文社解决住房、搬家等生活难题,还专门安排了一名技术员与他挂钩结对,使他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心怀感激的陈文社在新的岗位上特别“拼”,1个多月后便被提任为班长,他带领的班组工作质量成为全矿的“标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