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从观众的行为和态度中搜集有价值的反馈,把感性的观影变成理性的创作指导——

【新兴职业人】电影数据研究师:把观影体验做成一门生意

本报记者 刘洋
《工人日报》(2017年11月21日 06版)

茶座、桌球、绿植木桌、占据一面墙的书架——北京CBD写字楼里看似居家的办公环境,调节了电影数据研究工作的严肃气氛。

这家电影数据公司创始人李湛向记者介绍道,电影数据研究是一种为电影创作者提供数据研究服务,为电影制作与目标观众搭建桥梁的新兴职业。

“观众往往不能直接清晰地表达观影感受,他们常说‘片子挺搞笑’‘挺奇葩的’,这是表达好还是不好,喜欢还是不喜欢,具体通过什么情节感受到的,我们都需要通过专业方法追问。”李湛说,电影数据研究师就是用问题从观众的行为和态度中搜集有价值的反馈,形成对电影项目决策有用的依据。

从拓荒播种走向行业绿洲

“我们的工作就是寻找艺术创新与商业消费之间、个人表达和观众理解之间的平衡。”对于电影数据分析工作,李湛这样说。

此前,李湛曾是美国娱乐行业数据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华人之一,专为好莱坞电影公司提供数据研究服务。早在2004年,身在美国的李湛同国内影视行业的朋友聊起数据研究,他得到的答复大都是“没听说过”。“你说的这些估计中国10年后能用得上。”朋友的随口一说,却在李湛心里激起涟漪:要用数据研究助力中国电影行业的工业化进程。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年均增幅的迅速增长,资本逐鹿狂欢之下,风险与疑问也随之陡增:“观众爱看我的电影吗”“观众会来看我的电影吗”?对于从业者来说,解决他们对观众行为的理解,成为电影工业化进程的首要问题。由此,2014年,李湛与人合伙共同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专业的影视行业数据研究公司。

未曾料到的是,公司成立迄今3年,已有超过130部院线电影联系他们操作观众数据研究,包含辅助项目开发、优化制作、明确营销策略、提升宣发效果等电影项目自开发至映后各个环节。“通过服务的积累,我们构建了贯穿电影项目生命周期的完整指标体系,还对不同类型电影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以形成分类型影片的评价标准,这是从拓荒播种一步步走向绿洲的过程。”李湛说。

最终要为观众服务

“叫好又叫座”,是大多数电影的追求。不过,制作一部影片却是个大工程,一步不慎,就会适得其反……

大多数走向市场的商业片,是服务观众“卖艺赚吆喝”的商业行为。为了让电影项目更好地匹配观众需求与电影创作,数据分析师对应的工作是片方的商业诉求。

该公司客户组负责人王舒举例说,“比如一部影片拍了两个结局,表面上看,客户的诉求是对A和B的选择,实际上,客户是想知道结局究竟怎样呈现才是最优的结果。于是我们将不同版本的观众反馈进行详细地分析,最终综合两个版本的优劣,给出更清晰的建议。片方依照意见修改影片,再次操作试映会,进而看到观众对影片的总体喜爱度在修改后的变化,参与项目的各方也对电影的上映更有信心。”

为了让观众更满意,该公司品牌公关何以然介绍,他们通过随机拦访、电话询问等方法,在各行业、各年龄层的观众样本库里选择不受利益驱动而自愿配合的观众,进行各项数据调查,根据不同的影视项目和不同阶段的项目进度,选择不同的观众数据。

“通过反复的甄别和复查,我们选择的观众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避免职业试片者干扰数据的准确性。”何以然解释,这也是数据分析师却能成为电影创作“科学指南”的原因之一,“对影视项目与观众信息的双向保密,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与科学”。

促进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

不久前,2017年前10月的票房统计出炉,已超过2016年的全年票房。不出意外,2017年的中国电影将再次给世界影坛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如果说世界电影还有未来,那就在中国电影。”对于扛起世界电影复兴的大旗,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戴锦华这样说道。

多年来,电影市场的扩容和电影质量的把关,一直是业界人士关注的重点问题。“事实上,问题的症结不过是好卖和好看能不能统一起来。”在李湛看来,使电影产品化、更精准地找到目标人群其实是行业良性发展的一个趋势所在,“用数据调查的方法可以使观众的性别、年龄、所在区域和电影类型、风格、主创等因素匹配起来,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质量”。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促使很多新工种出现,而这又增速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不难想象,未来电影数据分析师这样的创新性工作还将大量涌现,以助益中国电影发展。”李湛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