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一

新机遇:应急产业“万亿蛋糕”待分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国内应急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产值达万亿规模

本报记者 李娜 实习生 何思颖
《工人日报》(2017年11月22日 06版)

“听到警报10秒后,地震真的来了!”11月10日,四川德阳绵竹发生4.2级地震,在成都高新区工作的张女士通过该区安装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收到了这一地震信息,“如果是强烈大地震,我相信这10秒一定关乎生命安危”。

信息能够跑赢“地震波”并且提前对波及地区发出预警,这背后凸显了过去十年我国应急产业不断进步的成效——11月14日,以“创新发展应急产业,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主题的2017年全国应急产业发展推进交流会在成都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随着国家对公共安全的日益重视,社会各个领域对应急产业需求的不断加大,整个社会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均达到“前所未有”态势,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已迎来“黄金期”,国内应急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产值达到近万亿规模。

冷门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应急产业是什么?听着也许觉得生僻,但却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例如,各种应急技术、产品和服务已在我国应对地震灾害、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等突发事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中国地震局救援专家组组长曲国胜看来,国内应急救援产业过去相当长时间里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国家级救援队还在大量使用进口的生命探测仪、破拆设备。

眼下,这一尴尬情境正在改变,作为冷门的应急救援产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指出,近年我国成功应对了一系列的地震、洪涝、台风等灾害,应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则认为,当前国内应急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即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整个社会对应急产业的需求、各个领域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均呈现前所未有态势。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应急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大力扶持、鼓励的产业。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首次对促进应急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将大力推进应急产业健康发展列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北京、四川等18个省市则结合地方实际,分别出台了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应急产业在各地的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重点骨干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增强,一些地区还把应急产业确定为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和发展重大骨干企业。

应急救援能力驱动应急大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2012年的芦山大地震,到今年刚刚发生的九寨沟大地震,四川应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突发灾害的应急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不到两天时间完成近10万人转移,所有伤患就近送医,旅客通过陆空交通全部安全送往最后目的地……四川应急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应急产业建设密不可分。”推进会上,四川省一位官员如是对九寨沟地震救援做出总结。

据悉,四川已初步形成应急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1000多种产品设备被列入国家目录,专业从事应急产品生产与服务的企业超过500家,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绵阳、德阳、泸州、广元等市产业园区为载体的“一中心四基地”发展布局。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应急产业生产总值超3.2亿万元,位居全国第六;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约2.7亿万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推进会期间,成都市政府与由全国26个省市的78家军需企业重组而成的新兴际华就应急产业发展进行签约。据悉,由该集团打造建设的,坐落于成都的“西南安全谷”项目,将与美国大学工程污染服务中心等达成战略救援协议,在应急救援装备研发、标准制订、救援建设和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紧密合作。业内人士认为,“西南安全谷”有望成为国内顶级的综合性实战化应急培训引领基地,成为全方位一体化的区域性应急保障体系。

自主创新仍是最大着力点

在九寨沟地震救援中总架次82次护送并搜救转移专家及伤员的四川西林凤腾通航航空有限公司救援直升机、用于对管道内部情况实时影像检测的非破坏性挖掘抽吸车……在此次推进会举办的同时,还有中外190余家应急产业商家参展。德国展商布鲁克光谱仪器公司销售人员卢欢表示,布鲁克光谱仪器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已经10年,明显感到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越来越快,公司销售额也不断攀升。

“目前应急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府支持和政策推动,未来产业想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提升内生动力,依靠市场拉动。”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国家将探索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积极作用,探索设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国家级应急产业基金,建立应急领域信用体系,促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陈胜副主任认为,未来发展应急产业必须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下功夫,加快关键的共性技术公关,推动重大装备研制和示范性运用,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地方聚集发展,如此才能涌现出更多核心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创新型领军企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