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高谈阔论】愿所有的书不再有束之高阁的孤独

邓崎凡
《工人日报》(2017年11月27日 07版)

偶得购书券几张。网上精挑细选了一下午的书,今晚送到了。厚厚的几本,装帧精美,纸张精良,与网上看到的图片一样讨人喜欢。

其实半个月前刚买了一次书,“双十一”大促,全民购物狂欢,几家图书网站上也做了诱人的活动,“满200减100”“名社联促”……眼花缭乱的活动撩拨人心,让人有种错过这个便宜再难占到的急迫感。于是,狠买了一把。

今晚的书,拆开包装,爱不释手婆娑一阵,就又放在了书柜上。这书柜占了一面墙,塞得满满当当,放着今年“双十一”买的,去年“双十一”买的,今年购书活动买的,去年购书活动买的……大部分曾激起我无限阅读望的书却如初到手时崭新,连包装都没拆。

忽然间就有种说不出的感慨,无奈、惭愧、“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自我安慰……

想起小时候。家里木板阁楼上曾装满了几大纸箱连环画和历史小说。我无意中我发现了这个宝藏,便天天往楼上钻,把那散发着稻糠、机油和木板味道的小书翻来覆去、烂熟于胸。也有爱看书的小伙伴儿,寻张问李,我拿手头的书去和比人交换。孔子听乐,三月而不知肉味,当时,我觉得书里的味道和肉一样香。

那时候,怎么那么缺书。家乡是个西北小县城,知道大地方有图书馆,可以免费借书,我们那里没有。想买书,没钱,稍攒一点,就往书店跑。

这都是小时候的事。眼前这一面墙的书,是工作以后才买的。只是,没有当时那种读书的劲头儿了。

初工作时,有同事看我在网上买书,便以过来人的身份相劝:“快想想实际点的事儿吧,怎么还过着学生的生活。”我明白这苦口婆心忠言逆耳的相劝是经验之谈:京城米贵,居大不易。房子、车子、孩子、票子……一长串的现实在我的未来之路上等着,读书的闲情逸致可以放放了。

说的似有道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京城屋贵过黄金。

我也非年少我,钻进书里不闻窗外的精彩。如今,书里的故事虽然也吸引人,但现实的精彩也不遑多让,让我流连。

于是,我也还读书,却终究不是小时候那般一心一意一腔热忱一往情深了。

大学时,有位老师登台授课间谈到读书。“将来你们工作了,能发挥自己特长时,要多干事;如果一时闲了,或者做不了事了,就读书。”颇有点“用之则行,不用则藏”的意思。

如今,转眼间我已工作不少年头了,有事时也在用心做事。但毕竟放不下书,却又读不进书,心头常有空虚。

我拿买书来填补这空虚,却因这满墙未拆封的书而有新的空虚。

听说人在购买时的快感是多巴胺在作怪。对常购物的人而言,所买的东西,多有用并不重要,也不是吸引购买的深层原因,多巴胺产生的快感才是诱惑人们“买买买”的罪魁祸首。我不知道我买书多大是因为这种多巴胺产生的快感,多大是因为我“想读书”。

不知道常买书的人是否和我有着一样的迷惑。不过,我希望天下所有的书都不再有束之高阁的孤独。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