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一

长春青年教师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与企业社会需求接轨

“接轨”才能突围

本报记者 柳姗姗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01日 05版)

在人才市场上,技能人才紧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一直是各界议论焦点,而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职业技术院校,又常常面临招生困难、学生厌学和培养后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尴尬。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已成为该类院校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长春一些技校的青年教师正在寻求突破的途径和方法。

“读技校似乎都是无奈之选,毕竟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没有多大吸引力。因此,能否扭转学生传统观念便成为职教收获成效的先决条件。”长春工业技术学校从教9年的年轻教师刘洋对记者讲道。

刘洋有着和绝大多数技校生一样的成长经历,只不过他在28岁的年纪就已成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从教9年间,他先后12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并取得优秀成绩,获得过5项国家专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吉林省年龄最小的首席技师。这两年他还先后被评为长白山技能名师、长春市特等劳模等荣誉称号。

“学生正在经历的每一步我都经历过,我能最直接地了解他们的需要和迷茫,把我的亲身经历讲给他们,就能让他们燃起斗志、找到目标。”刘洋说。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可能使其与社会、企业需求接轨,刘洋探索出了一套“三比三试”一体化教学方法。“三比三试”即比工艺、比效率、比精度,试参数、试材料、试心理,核心是将竞赛的竞争精神贯穿于人才选拔、基础培养、提升训练的整条人才培养线及深入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把学习变成探索,把训练变成积累,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有了质的飞跃。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家大中型制造类企业向学校提交毕业生定向聘用申请,并将他所带的数控标兵班毕业生定为聘用的第一目标。与社会和企业需求接轨后,该校就业率稳居99%以上。此外,在技术院校普遍招生困难的背景下,该校不仅不愁招生,反而人数不断增长,数控专业今年的招生量更是翻了一倍。

教师是职教的核心因素,教育成果好坏的突破口不在教学设备、招生优良上,而是要求教师素质首先要与时俱进。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最忌闭门造车,一个合格的技校老师必须时时关注社会发展。

长春一些优秀的职校教师都是身兼多职,除了在校内传道授业,还给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如刘洋是中车长客股份和吉林省通用机械的兼职培训教师。企业为青年骨干教师创造了与其顶尖人才一起沟通学习,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方向和技术、用人需求等信息的平台、机会。他们再将这些信息带回学校,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向,如此良性循环,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出校门后更好紧密对接企业需求。

记者了解到,长春多所职校经常会邀请企业和省外院校的技能大师、优秀人才到学校讲课。同时,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发达省市的职业院校集训,帮助学生打破囿于省内固定平台学习和提升的瓶颈,开拓更高远的视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