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劳模力量
带着“全国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的荣誉,张新生将农业做成了扶危济困的事业。
作为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劳动模范,2014年以来,张新生带领金塔红种植养殖合作社建成150亩育秧基地,30余亩高标准瓜果、蔬菜种植钢架大棚和日光温室,带动周边300户闲置劳动力,年均为社员增收5000元。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劳模力量”成为了“扶贫先锋”。
劳模当先锋打头阵
截至2016年底,信阳市尚有贫困村337个,贫困人口30.96万人。脱贫攻坚,成了写满山水的牵挂。
“要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把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精准扶贫的重大任务上来。”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表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全市上下必须要坚定信念,“转、扶、帮、保、救”五措并举,聚焦关键问题,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在脱贫这场硬仗中,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组织如何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摸出一条扶贫好路子,最大程度带动群众脱贫?
信阳全市各级工会经过长期探索和总结,将工会组织扶贫的着力点瞄准了全市的劳模群体。
“劳模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只要有平台、有保障,劳模在脱贫攻坚战中大有可为。”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李群茂认为,劳模们在扶贫中当先锋,打头阵,必定能激发全市脱贫攻坚的昂扬斗志。
就这样,一场覆盖全市范围的“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抓技能培训、促转移就业、建产业基地、重金融带贫……由1268名各级劳模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将劳模精神从点到面融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是现阶段全国上下的大事,既然我是劳模,就应该发扬劳模精神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来!”吴忠诚是信阳市潢川县农信联社仁和信用社职工,潢川县劳动模范,潢川联社派驻仁和镇黄岗村扶贫驻村书记。驻村期间,他挨家挨户摸排贫困户现状,逐个制定帮扶计划。
“吴书记都干得这么起劲,我们怎么好意思拖后腿,跟他走,不会错!”村里的特困户纪荣成说道。依托潢川县联社“产业+金融”项目,吴忠诚牵头联系民营企业入村招聘,为贫困户寻找工作机会;借助潢川农联社金融扶贫政策,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精准发放小额贷款,鼓励百姓自主创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黄岗村贫困人口减少了73户277人。
在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信阳市总工会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健全由各级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的助力脱贫责任体系,为行动提供组织保障;各地方工会主动协调扶贫主管部门,结合劳模自身优势和贫困户实际,提出结对帮扶意见;指导劳模与贫困户制定帮扶规划,共商脱贫措施,协调解决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扶持创业等实际问题。
走活产业扶贫一盘棋
依托劳模扶贫工作队这支生力军,信阳市走活了产业扶贫一盘棋。
以“多彩田园工程”为例,目前,全市劳模创办的产业扶贫基地达87家,其中中草药、芡实等种植基地23个,茶叶、香稻等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贫困户电商产业基地4个。全国劳模刘文新在浉河区郝家冲村建立茶产业扶贫基地,与周边20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合作协议,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协议户鲜茶叶,实现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劳模们发光发热,助力信阳建立起多样化扶贫特色品牌:农林牧等行业技术专家劳模锻造“科技扶贫钥匙”,举办实用技术培训200余场次,帮助2.8万余名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企业家劳模团队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近1.8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劳模创办的86个企业与2128个贫困户签订金融扶贫带贫协议,吸纳小额信贷资金和到户增收项目资金1.06亿元,贫困户户均年分得红利4000元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信阳市23045户69942人达到脱贫标准,新选树县级以上劳模先进人物128人。
“劳模助力精准扶贫,是弘扬劳模精神、提升工会工作的载体平台,下一步,信阳市总工会将持续加强领导,坚持工作重心、资源配置、组织力量向劳模扶贫工作倾斜,讲担当、抓深入、求实效,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好工会作用。”李群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