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一

推进“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请劳模用真情、真事、真话来感染、感动、感化学生

10名劳模成沪上知名高校特聘教授

同时,力促劳模工作室与高校结盟,鼓励工作室吸纳专业对口的高校师生参与创新活动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08日 02版)

本报讯 (记者钱培坚)日前,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翁伟樑、邵景峰、朱洪、吴文巍、朱国萍、邓子新、王军等10位知名劳动模范,成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上海10所高校“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特聘教授。

11月23日,“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推进会暨“创新·超越·奉献——劳模(工匠)进校园上海交大行”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此举旨在让劳模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用真情、真事、真话来感染、感动、感化学生。

从2015年开始,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通知》,成立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组建劳模讲师团,设立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崇敬劳模、学习劳模,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据介绍,今后,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劳模(工匠)讲师团队伍建设,实行聘期制,每两年动态调整一次;鼓励高校聘请著名劳模(工匠)为特聘教授;做实劳模(工匠)育人实践基地,鼓励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吸纳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的高校师生作为工作室成员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建立劳模文化育人示范基地,作为上海学生课外参观学习的指定场所;加强劳模(工匠)精品课程开发;加强劳模(工匠)文化研究,开展劳模(工匠)文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强化教师队伍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传培育,遴选部分社会工作类的劳模育人实践基地作为高校辅导员蹲点调研体验基地;开展“学劳模、做工匠”师从劳模(工匠)活动,引导劳模(工匠)与在校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双结对”;在全市各高等院校、中职与高职学校做到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全覆盖。

上海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表示,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工作,要拓展内涵,从劳模精神进校园拓展为劳模和工匠精神都要进校园;拓展对象,从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拓展到对学生及老师的引导;拓展方式,从较为松散的劳模讲师团到较为紧密的劳模(工匠)特聘教授;拓展载体,从讲座、交流等活动到师资、课程建设等载体;拓展形式,从较为单一的宣传引导到师生结对、课题研究、现场体验、蹲点实践、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他提出,工会系统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从强化组织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上共同抓好此项工作。

活动中,包起帆劳模展示馆、李斌劳模展示馆被授牌劳模育人示范基地。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打造的《工匠中国》品牌课程在全国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易班”上线,借助互联网优势,使品牌课程惠及更多大学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