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2月09日 星期一

【班组之星】班组有个“巧媳妇”

作为检修车间核算员,她把女性的精打细算发挥到极致——

本报记者 康劲 本报通讯员 张蕊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09日 03版)

“每月省下七八万元,一个季度就是20万元。”在不久前召开的2017年甘肃省质量管理发布会上,一名来自生产一线的女工现场讲解自己领衔开发的“提高物资消耗兑现率”攻关成果,引发与会者浓厚兴趣。她就是来自兰州铁路局嘉峪关车辆段的杨海英。

过去,班组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领用的材料与现场修车的实际消耗量不一致。杨海英一面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一面和材料科组成攻关小组到生产班组查看,经过测量、比较、分析,重新制定了计划提报、采购供给流程,提高了物资消耗率,平均每季度为嘉峪关车辆段节省材料支出费用近20万元。最终,这项成果获得甘肃省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

杨海英曾是嘉峪关车辆段设备车间的一名钳工。在长期与设备、机器和零件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将女性细腻、敏感的性格特点带到岗位上,几年时间,就获得了《车钩缓冲装置现车分解工装研制》《降低风动系统机具故障率》等10多个技术创新成果。

2014年起,在担任嘉峪关车辆段检修车间核算员后,杨海英更是把女性的精打细算发挥到极致,3年时间,6项创新成果在兰州铁路局获奖,其中《“菜单式”班组精准核算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在荣获甘肃省第十五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后,又荣获中国铁道物资流通协会物资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

“她是咱班组里的‘巧媳妇’。”“她是岗位上的女能人。”面对同事们的赞叹,杨海英总是莞尔一笑:“把工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你会发现有许多创新点,平凡的岗位也会不断带给你惊喜。”

在车间里,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同感:在杨海英的手中,“工作也可以如此美丽”。枯燥的技术论文和讲解工作流程的课件都被她装饰得有声有色,飞翔的天鹅、动态的花草、潺潺流动的水波,时而闪现在标题里、时而舞动在技术关键点上、时而闪动在计划图标中,丰富的动态演示总是让职工们过目难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铁路货车车体上的车型、车号、单位代号,都是靠制模机制作字漏喷打上去的。段里的二维数控雕刻仪器制作的字漏有断筋、碎裂、粘刀等现象。在杨海英的带领下,攻关小组通过对制模机系统重新编程,创建了新的变量参数和定位精度,从二维飞跃到三维模式,不仅弥补了雕刻工艺缺陷,还起到了节能降耗作用。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废品率由53%降至6%,半年就降耗节资11万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