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人的修行与贡献: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吕忠的故事
如今,吕忠51岁了。2019年5月,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于一名工人而言,这几乎是顶级荣誉。
研习
开始,一切顺利。
1985年,17岁的吕忠进入曲靖卷烟厂,成为卷包车间操作工。虽然成了工人,但他什么都不懂,整天想的都是什么好玩,怎样才好玩。
一晃两年过去,厂里在举办高中、大专培训班。他想,既然有这个培训,那就报名。初中毕业只能参加高中培训班的考试,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科。
在技术这条路上。高中班培训,不只教高中知识,还有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课程。40多人,要经过为期一年半的培训。毕业考试时,吕忠成为5名及格的学员之一。
“我就是靠这个高中班才当上修理工的。”吕忠讲,在高中班毕业的第二年,曲靖卷烟厂二车间缺一个修理工,面向所有操作工招聘。
吕忠报名。
考试后第二天,他就到修理班上班了。
1989年,曲靖卷烟厂车间里都是老式的国产设备,锋利的齿轮等传动装置裸露在外。除了安全,修理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设备经常性的漏油和磨损。
当年刚入行的吕忠,面临巨大压力,因为什么都不会,他“拼了命”地学新东西。
不过,想学东西没那么简单。当时厂里的老师傅们,表达能力普遍很差。比如,他们很清楚设备存在什么问题,就是讲不出来,再加上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他们很少给徒弟讲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吕忠能做的就是看师傅们干活,边看边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干,要达到什么目的,想通为止。很多机械原理是相通的,一个想通了,一通百通。
不断学习的同时,在部门40多名修理工当中,吕忠对自己的要求是,维修水平一定要比别人高,工作一定要比别人做得好。设备上哪里不熟他就琢磨哪里,为了把设备弄得“特别通”,他要比别人多付出数倍的努力。
比如,其他修理工遇到问题,心态可能是能修好就修,修不好就算了。“我不一样,我就要想办法给它修好。”吕忠说,这种过程很累,但他的竞技法则是,比别人做得好,就不累了。
骄傲
若工厂一直停留在1989年的水平,那么无论吕忠如何努力,在技术上,也只是熟练度的提高。他的机会来自于曲靖卷烟厂1994年开始的技改,工厂开始引进大批进口设备,逐步淘汰一些落后设备。
新老设备差别大。
吕忠开始进一步学习并研究新设备,他先是看说明书,看说明书能把设备整个工艺流程了解清楚。
最初,中文版的说明书少,每个车间只有一本,修理工们要轮流看。谁先看、谁后看,没有固定顺序,谁抢到就算谁的。第一次拿来的中文说明书,吕忠是第二个“抢”到的。拿到书后,为了稳妥,他没敢放在车间,而是直接把书带回家。
可之后还是要传给别人看,怎么办?吕忠想,那就抄吧!上班忙,他找父亲帮着一起抄。A4纸大小、400页左右的书,爷儿俩抄了几个月。没等抄完,新书就来了。工厂为了让修理工更快成长,开始复印中文说明书。
书看了,也不能全记住,碰到什么故障,非要操作一次或很多次才行。
工厂接连技改,吕忠进步飞快,他的技术水平,有资格做金光明的徒弟了。金光明,是曲靖卷烟厂终身成就奖的第一位获得者,一生痴迷技术,是吕忠心中真正的工匠。
“工匠是什么,就像做杯子,有些人做得粗糙,有些人做得精致。他(金光明)做得就是很精致的那种,又薄、又好,还不会摔坏。”吕忠说。
金光明话少、有个性,当他的徒弟并不容易。吕忠观察金光明选人的标准:在设备的问题上,你必须能和他说到“一个点子上”,他才会和你交流,否则,他就觉得你水平还没到,不愿意教你。
有名师指导,没过几年,吕忠发现,自己虽然在整体上还不如师傅,但在某些“点”上,他能比师傅做得更好了。2008年前后,他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比赛,成绩傲人。
他开始极度自信。
在曲靖卷烟厂,吕忠第一次参加的是钳工比赛,比赛项目是将一根圆轴锉方,精度与时间是评判标准。他的动手能力强,在这个项目上,他获得第二名。直到现在,曲靖卷烟厂的同龄人中,吕忠也没见过钳工比他好的。
自那以后,吕忠经常参赛。2006年,他第一次参加云南省级大赛,便拿了第二名。2007年,曲靖卷烟厂内部举办比赛,他没参加。2008年,他重新参赛,和2007年成绩好的人比,仍拿了第一名。
吕忠更加自信了,自信到骄傲。
锻打
对于吕忠而言,那是一段极度个人化的时期。
当时,维修工有两种岗位,一种是白班,负责把设备调试到最好的状态,以成为整个车间的标准,工作要求精细;另一种是跟班,与白班相比技术要求不高,主要是负责临时抢修设备。
吕忠最初的岗位是白班。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验上,他在车间都有优势。从效率出发,他在工作上自然要多承担些。吕忠觉得,这种重要性是他的资本,更何况“我学东西最快,其他维修工很多都不如我。有些工作,只有我才能做”。
这种想法,让他逐渐对工作有了抵触。其他修理工请他帮忙,他爱搭不理。车间安排工作,他态度强硬,有时候会说累,会质疑为什么别人不能做非要我做,会抱怨没有人和他分担。
吕忠很快就被调到跟班岗,调岗的“官方理由”是新岗位需要,“人家打我屁股了。”他说。那一年,吕忠40岁。
好在,这个年纪的人善于反思。
他清楚,新岗位因为技术要求不高,肯定没有老岗位好。他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儿——是没有处理好与同事、上级之间的关系,还是业务能力太差。
调岗后,他在新岗位上工作3年多,期间不断改变。他那骄傲的自信经反复锻打后,性格变得不再毛躁,谁有困难,他都愿意帮助。他不再把平时工作的车间当成赛场,开始明白团结的力量和团队的意义。
在曲靖卷烟厂,一个维修小组往往由5~6人组成,各有分工。作为组长,吕忠会把“好东西”教给每个人,从关注自我到注重团队,他克服了被超越的恐惧。或者说,他明白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比赛。
此前,曲靖卷烟厂参加云南中烟举办的大型比赛时,队员们往往单独训练、单独比赛,成绩和其他厂有差距。自身改变之后,吕忠就在会上提意见。他说,大家不够团结,不能相互发现问题、取长补短。
个人反思成了集体反思,那之后,曲靖卷烟厂再参赛,教练就会组织学员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参赛、相互沟通。效果明显,他们在比赛中的名次和成绩明显提高。
在比赛上,吕忠的个人巅峰出现在2016年行业烟机技能竞赛上,他凭着对设备2万多个零部件的熟练掌握,以实操39分钟的成绩获得PASSIM机型第一名。
价值
如今,吕忠不会去纠结自己在行业内的技术排名。他说没必要跟谁比,只要做好平时的工作就行。吕忠的日常工作主要有两方面:让个人技术跟得上设备的进步,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别人。
2012年,和其他优秀的同事一起,吕忠开始负责工厂的新员工培训。每一期培训也是反思、总结、改善的“准吕忠模式”,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到2014年,曲靖卷烟厂培训体系基本成熟。
那一年,参加培训的新人,至今多已成为车间的主力。
2017年,曲靖卷烟厂为吕忠设立大师工作室,做更高级别的培训。在工作室,吕忠鼓励学员做项目改造,因为这对设备有帮助。他注重培训的质量和学员的独立思考,比如遇到什么问题,他先提供思路,让学员自己多想,实在想不出,他再手把手教。
当年的老师傅们不会考虑如何启发徒弟。实际上,吕忠已经改变了他从师傅们那里学到的做事、带人的方法。
得奖后,吕忠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被评上,自己好像就会朝着那个方向走,好的方向”。他保持低调,认为自己荣誉多了,工作反倒不好做。只有自己团队的人获得更多荣誉,才是好事。大家都很优秀,工作效率自然就高。
最近的故事是,2017年底,由于厂房布局需要,两套M5设备需要搬迁调试。国外专家给出的时间是1个月,要价近700万元。曲靖卷烟厂将这项工作交给吕忠和他的团队。因为提前制定好了方案,2018年初,从开始搬迁到结束,吕忠团队仅用时8天。搬迁后,设备运行稳定。
从极度自我到依靠团队;从对冠军的渴求,到让自己的技术为企业所用,并得以传承。吕忠改变了上一代人的车间法则,让自己拔尖的技术不只为设备服务,还为车间、为工厂、为行业、为未来服务。这是吕忠的修行,也是现代工人价值的体现。
吕忠“光谱”
2006年
●获红云红河集团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PASSIM7K第二名
2009年
●获红云红河集团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PASSIM7K团队第一名
●获红云红河集团“技术能手”称号
2012年
●获红云红河集团“技术能手”称号、曲靖卷烟厂“技术能手”称号
2014年
●获云南中烟“劳动模范”称号
●获云南中烟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PASSIM7K第一名
●PROTOS-M5高速卷烟机废烟回收系统改造项目,荣获曲靖卷烟厂年度设备技术革新一等奖
2015年
●获云南省烟机设备修理“技术能手”称号
2016年
●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获第十四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PASSIM机型第一名
2017年
●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获全国烟草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获云南省劳模称号
●获云南省烟机设备修理“技术能手”称号
●获“云岭首席技师”称号
2018年
●吕忠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2018年云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9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文/杨赋 图/赵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