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一

【世园直击】绿色理念无处不在

——揭秘世园会建筑景观设计的幕后故事

本报记者 刘静
《工人日报》(2019年05月15日 04版)

北京世园会开幕已经半个多月了,众多造型各异、独具匠心、美轮美奂的建筑景观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中国馆,无疑是世园会上最火的场馆,每天观众都排起长龙。中国馆作为世园会园区的核心建筑,呈半环形,犹如一柄温润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向世人传递着美好祝福。

作为参与北京世园会规划建筑设计的中央企业,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组成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建筑师崔愷领衔的设计团队,承担了世园会中国馆、妫汭剧场等重要场馆设计、规划景观、夜景照明和服务配套设计。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一院院长景泉介绍:“中国馆以自然平和的方式,诠释生态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用诗意的中国语言讲述美丽的园艺故事。”

为打造有“生命”的绿色建筑,设计师们在中国馆绿色技术选择上颇下功夫,把实用效果显著、节约运营成本的技术和兼具实用功能、高展示性的技术定为主导技术。

比如,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大型覆土建筑结构提高其保湿隔热性能,降低采暖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

妫汭剧场外形灵动,从空中看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彩蝶停驻在妫汭湖边,承担着2019北京世园会开幕、闭幕及重要演出与活动。

妫汭剧场主体钢结构由26榀钢桁架构成,中心平衡环和地拉索金属结构如同双人舞者手拉手,展现出高超的动态平衡之美。

“这个建筑可用可观可游可赏,较大的尺寸足以支撑国家级文化盛事的开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汪恒表示,彩色遮阳屋顶下是半开放多功能舞台、座席区和集散休憩活动区。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听风看雨、赏花品茗、观看表演,不仅满足了功能需求,并且绿色环保。

由94把花伞构成的国际馆,如同一片花海飘落在园区里。当夜幕降临,花伞叶片上的投射灯为场馆营造出多姿多彩的夜景。国际馆在世园会会期承担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室内展览以及举办国际园艺竞赛的功能。

花伞设计不只美观,还有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匠心。考虑到世园会举办时正值北京炎热暴晒的夏季,为了避免游客在进入场馆时因排队过久而出现中暑的状况,建筑师在若干朵“花伞”下留出了开放的公共空间,像一把城市遮阳伞,为人们提供休憩区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