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一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直击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

本报记者 赵亮 车辉
《工人日报》(2019年05月16日 01版)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接受采访的与会嘉宾和文化领域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纷纷表示,文明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文明互鉴交流必将推动人类共同发展。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如今,大量外国优秀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同时许多中国优秀文化产品逐渐走向世界。

与会嘉宾、演员黄渤表示:“就表演艺术来说,现在全世界都需要互融,在交流中进步。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

一次出国演出的经历让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冯俐至今难忘,2016年中国儿艺《三个和尚》剧组赴巴基斯坦演出,这部充满创新意味的肢体剧出自中国谚语,把中国人所熟悉的、充满反讽意味的故事,讲得温暖明媚,在很多国家,受到了热情欢迎。时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的孙卫东先生看完演出后热情地说,戏剧的魅力超越文化宗教语言,中国深刻而有趣的文化让人品味无穷。

如今,《三个和尚》先后登上德国、西班牙、丹麦等16个国家、24个城市、10个国际儿童戏剧节舞台,一部戏就让中国儿童戏剧走遍了五大洲。所到之处,掀起经久不息的“中国热”。

“在不断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感受、学习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和艺术,并把学习来的经验,融化到新的儿童戏剧的创作中。”冯俐说,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参会嘉宾北京鹤之东方文虎科技有限公司CEO罗林西是一位华服设计者,她将中华传统服饰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之更富有现代化。她认为,文化需要相互交融,在交融中还要创新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

曾执导过《故宫》《敦煌》《下南洋》等纪录片的导演周兵一直秉承“用影像传播中华文化,打造出被世界认可的东方审美方式”的艺术理念。

目前,周兵正在拍摄一部叫《穿越丝路的花雨》的纪录电影,“我对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有特殊的感受。从纪录片《敦煌》,我们可以看到,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一直和亚洲周边有着经济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碰撞,这种交流甚至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周兵说。

薪火相传 和谐共生

亚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亚洲多姿多彩的文明交相辉映,为人类保存着最久远的文明记忆和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说,推动扩大亚洲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一方面应回顾亚洲文明交流的丰富历史,另一方面要阐明扎根于亚洲文明的相关理念。他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和而不同”“与人为善”等理念,对于促进文明间的交流和互鉴会起到积极作用。

马来西亚亚太研究学会会长王琛发认为,相互尊重与诚信是维护文明多样性的基础,而文明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通过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学习、吸收和消化不同文明的各类元素,各国文明的内涵得以丰富。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认为,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提出的方案符合文明发展的规律,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谈到文明的交流互鉴,苑利说,“文化不但是联结各国感情的最好纽带,也是融通国际关系的最好润滑剂。可以通过联合申报各级各类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方式,加强各国以及各地区间的文化联系,保护好人类文化遗产。”(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