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蒲鹰:数控之“鹰”的钻研哲学

《工人日报》(2019年12月27日 02版)

人物核心提示:

蒲鹰,福达集团桂林曲轴有限公司数控调试室主任,曾获评自治区劳动模范、桂林市劳动模范,2018年获得“桂林工匠”称号。他在实践中钻研,15年坚守生产一线;在钻研中创新,成为企业里出名的“技改明星”,解决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在创新中前进,带领徒弟们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匠心金句:执着追求,不断钻研,努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

一身浅灰色的工作服干净整洁,身形精瘦,皮肤白净,戴着一副眼镜……蒲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工程师”。而熟悉他的同事说,工作中的蒲鹰,就如他的名字那般,带着“鹰”的敏锐、坚韧和无畏,在数控调试领域刻苦钻研、创新实践,从一个普通数控调试技师成长为公司的特殊专业人才,用劳动实现人生价值。

钻研在现场 15年守一线

11月20日,福达集团桂林曲轴有限公司曲轴生产车间,一台台大型数控设备正平稳有序地运行,除了操作设备的几个工人,整个生产现场已看不到以往传统车间工人忙碌的场景。而作为公司数控调试室主任,蒲鹰总是忙碌的:制定技改方案,解决疑难故障,指导协调设备调试、维护,传授设备操作技巧……生产一线成了他每天工作的主战场。

“做调试工作离不开实践,钻研就是要在一线摸爬滚打,把各种设备摸熟了,遇到问题才能够有办法解决,才能保障生产。”蒲鹰说。

2004年,蒲鹰只身一人从西北来到风景如画的桂林,进入福达集团桂林曲轴有限公司工作。初来之时,正赶上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引进了4台数控机床,而公司掌握调试维修设备技术的只有蒲鹰一人。为此,蒲鹰挑起了设备调试的重担,负责4台数控设备的调试、编程、产品换型和维修工作。

当时,公司的4台数控设备分放在两个厂区,生产是24小时三班倒,设备利用率高。蒲鹰吃住在厂区内,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哪台设备出了问题,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经常是从早忙到晚,有时忙起来连喝一口水都顾不上。

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数控设备的调试工作需要经常加班,有时甚至是干到凌晨两三点钟。2005年的一天,为了解决一台3180QZ数控设备的故障,蒲鹰同设备厂家调试人员一起,连续加班工作了两天,当天到宿舍刚洗完澡就晕倒在房间里。即便是这样,蒲鹰也从没有过抱怨,仍然一心扑在岗位上。

随着生产的需要,公司的数控设备不断增加,原有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系统软件都在提升,新东西不断出现,不学习是不行的,我每天泡在生产一线,才能做到对设备基本上了如指掌。” 15年来蒲鹰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他的身影也总是出现在车间,和职工们工作在一起。

钻研解难题 创新助发展

在福达,蒲鹰是出名的技改明星,他将新眼光、新思维、新方法运用于工作,不断摸索、改进和创新,提高机床加工效率。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是蒲鹰常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怀着这样的信念,蒲鹰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多年来,他先后攻克了多项设备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3年,公司购买了两台进口专用数控设备,用于汽车曲轴两端孔的加工制造。2015年,随着公司产品转型,原有的这两台数控机床无法生产其他产品,被迫停止使用。价值250多万元一台的设备只用了两年就被迫闲置了下来。

2015年,公司计划把两台闲置设备进行改造,于是和设备厂家洽谈改造内容与费用。厂家评估后报价,两台设备改造费用需要100多万元。面对如此高额的费用,蒲鹰主动请缨:让我们自己尝试进行改造!

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蒲鹰和他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研究方案、修改程序、配置刀具。凭着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以及对数控机床的研究经验和对各种操作系统的熟悉掌握,蒲鹰反复研究探索,带着徒弟连续干了十几天,经过一次次失败和反复试验后,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将设备改造成功,让原本闲置的2台数控机床重新焕发生机,为公司节约了100万元的改造费用。

2016年5月,有客户投诉,福达公司生产的4条4G18TD曲轴在装机时第八平衡块螺纹孔位置整体偏移,导致无法在专用工装上正常装上螺栓,要求福达公司对此问题进行整改。

经过现场排查及故障再现分析,蒲鹰发现问题所在,由于存在连杆颈角向定位未靠到位,而主轴颈已手动夹紧后直接加工的现象,导致螺纹孔位加工后出现偏移。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公司领导提出了将手动装夹工装更改成液压自动工装的整改方案。由于从外联厂家购买液压工装周期长、价格高,为快速解决此问题,蒲鹰决定组成改造小组,自行改进和制作液压工装。改造完成后,角向定位无需手动靠紧,员工装夹料时间由原来手动的60秒缩短为5秒,每班8小时可多加工8~10件曲轴,既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又提高生产效率。改造2台设备液压工装仅用了800元,为公司节省了14.5万元的购买资金。

干一行,精一行。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蒲鹰在生产一线一干就是十几年,练就出了数控设备调整、故障处理等方面的高技能。他坦言,很享受通过自己的钻研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执着追求,不断钻研,努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

近几年来,他主持参与完成了20多项企业创新项目,有1项获得了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对我而言,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解决客户的每一个难题,让客户用上好设备,让设备发挥出更好的性能。”蒲鹰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心中的工匠精神,并不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一起来钻研 奋斗新时代

从4台数控设备,到现在拥有近200多台数控设备,蒲鹰经历了从手动生产到半自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过程,亲眼见证了企业生产能力的一步步发展壮大。

经历过人才缺少的岁月,公司领导和蒲鹰深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因此,在工作中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全部传授给年轻人。

“技能是需要传承的,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团队的配合,需要集体的力量,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有责任和义务帮带他们,倾尽自己的所有去教他们。”蒲鹰说。

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每当徒弟碰到难题,蒲鹰并不是直接告诉徒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先让徒弟尝试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自己尝试后解决不了再来找师傅。他认为,培养徒弟学会动手、思考、创新的能力更重要。近几年来,他已经为公司培养了10多名调试人员,基本满足企业生产调试需求。

“我希望带出来的徒弟们都能够超过我,大家一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这样公司的人才队伍就会越来越庞大,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备力量。”蒲鹰说。

由于表现优异,蒲鹰曾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桂林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桂林工匠”。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供图)

广告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