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新闻——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近日介绍,今年以来,在商标审查方面,适用新商标法驳回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已经超过1万件。同时建立了黑名单制度,把一些恶意注册行为比较多的申请人纳入黑名单,对相关新的申请严加监管,加注涉嫌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人近千人。
恶意注册“黑名单”
夯实商标诚信基础
李英锋
恶意商标注册“黑名单”制度发威,对于恶意注册或潜在恶意注册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道“紧箍”;对于在先权利人、社会风尚以及商标诚信注册规则和商标注册秩序而言,这相当于一道“护身符”。
2019年修订的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是商标法针对恶意注册等不正当注册商标行为多发的问题首次明确规定诚实信用原则,它为建立和执行恶意商标注册“黑名单”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把恶意注册行为比较多的申请人纳入“黑名单”,有助于夯实商标诚信基础,也符合社会征信机制建设的要求,拓展了征信机制覆盖的范围,丰富了征信机制的调整内容,有利于征信机制的健全和发展。
规范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治理恶意商标注册也要坚持“商标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炒的”。今后,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部门有必要对恶意商标注册的行为类型、识别定性方法、“拉黑”程序、“拉黑”后的限制时间、限制范围和“退出”程序、权利救济等,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则和标准,让恶意商标注册“黑名单”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治恶意注册商标
须加密防范围栏
木须虫
现实中,商标注册者是否有哄抢囤积意图,相关工作人员往往很难准确判定。因此,防范商标恶意抢注,更多还应在商标注册与管理的规范上,健全规则,修补漏洞,减少投机土壤。
首先,应进一步细化商标注册评审机制与规则,营造更公平的注册环境。要通过完善法规与细则,明晰“不得申请作为商标”的范畴与边界,完善特定情形侵权豁免原则,建立商标审查指引动态词库,实时更新,供注册审查单位参考,让“热点”蹭不了,名牌傍不上。
其次,应细化商标注册申报的基本条件审查规则,建立与资质备案、行业监管、征信管理、税收管理等关联的信息共享机制,消除信息壁垒,提高注册商标“使用目的”的有效识别,减少投机的可能。
第三,应细化和规范注册后商标保有与使用的规则,提高商标抢注囤积成本。比如规定新注册的商标拥有者在相应年限内,必须每年缴纳一定费用,如能提供商标应用的相关证明则可免缴费用。同时,规定商标注册人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应用商标,该商标将自动失效,丧失商标有关权利。
此外,应进一步提高商标恶意抢注恶意诉讼的法律成本,细化相关认定标准,提高处罚标准,让“碰瓷”者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