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一

【现场·我在我思】挂念“猪坚强”,因为它是“不可战胜”的符号

罗筱晓
《工人日报》(2021年05月13日 06版)

又是一年“5·12”。在汶川地震13周年纪念日前两天,建川博物馆对外表示,14岁的“猪坚强”已进入弥留之际,随时都有可能走到生命的尽头。不少游客闻讯赶往探访,饲养员表示,“猪坚强”食量下降。

“猪坚强”本是四川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一位村民饲养的一头母猪。2008年汶川地震时,当时只有1岁的它被埋在废墟之下,靠着吃木炭、喝雨水,在震后36天获救。随后,很多人便呼吁不要让它变成餐桌上的美味,还给它起了“猪坚强”这个名字。

当年晚些时候,成都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将“猪坚强”买下在博物馆饲养至今。此后,“参观‘猪坚强’”成了人们到建川博物馆参观的独特体验。

按人类年龄算,“猪坚强”已年过百岁,这已不是它的健康状况第一次进入舆论视野。早在2018年,“猪坚强”由于年龄和体重原因无法自主站立就引起热议;今年早些时候,因为身体机能下降瘦骨嶙峋,它又上了一次新闻热搜榜。

身为四川人,我身边不少亲友都去建川博物馆“看望”过“猪坚强”,那是一种与去映秀和北川的地震遗址参观类似的心境。“猪坚强”之所以让公众牵肠挂肚,是因为它身上有太多人们关于那段特殊过往的情感寄托。13年前它的幸存,抚慰了大灾之后无数孤独无依的心,也震撼了无数彷徨无助的心。或许有人觉得它只是一个动物,坚持36天不过是一种本能。但换个角度看,如果动物都能为求生努力坚持,最终创造奇迹,人类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地活着?

给人类“上课”的动物,不止“猪坚强”一个。去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一家7口全部需要隔离治疗。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给家中已经怀孕的宠物猫“乐乐”留下猫粮和水后离去。40天后主人治愈回家,发现“乐乐”虽然瘦了不少但一切安好,还独自产下并养活了4只幼猫。这则新闻让我记忆深刻,每每想起,都为生命的顽强感到温暖。

樊建川在买下“猪坚强”时曾表示,它代表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美好意义。的确,“猪坚强”的生存期已经大大超出人们此前的预期。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提起“猪坚强”,不仅会想到一只动物的长寿,还会意会到一种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

对人类来说,要做到“不可战胜”,除了需要有勇气,还要有后天的勤奋、智慧与信念。汶川地震中,7岁的李欣雨虽失去了右手,但2020年她用左手答卷高分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当年15岁的唐紫寒正上初三,班主任折回教室救出同学自己却失去生命,如今唐紫寒继承老师遗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还有那些地震中幸存、后来成长为医生、护士、军人的孩子们,他们都战胜了灾难,成长为自己梦想中的样子……

2008年后,我国多地先后经历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2020年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大量生命财产在这些灾难中损失,而每个人也可能遭遇挫折、困难甚至“过不去”的坎。正是凭着坚韧、勤劳以及相互的帮衬,被撕裂和肆虐的大地得已重建,封闭的城市重拾烟火气,我们也把一道道“坎”抛在了身后。

年事已高的“猪坚强”注定会离去,但我想人们不会忘记它。它会永远被保存在关于汶川地震的记忆中,成为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一种态度、一个符号。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