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约车平台被约谈警示了什么
针对近期社会各界集中反映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等问题,5月14日,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对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等多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
惊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8家成员单位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据媒体报道,滴滴平台对网约车司机营运费用抽取平台服务费,每单抽取比例在25%左右甚至更高,而且并不透明。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显示,抽成过高是网约车司机对于平台最为集中的抱怨,尤其是滴滴平台抽成过高而福利较少,各种特惠单、一口价单类型较多,每一种订单抽成规则都不一样,抽成机制并不向司机公开。
网约车平台以营利为目的,以一单一结的方式在乘客的付费中抽取部分资金是其较为常见的盈利模式,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行为。然而,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等“吃相”难看的背后暴露出的平台话语权越来越大、司机话语权和选择权逐渐削弱的趋势引发人们对于垄断的担忧。
一方面,在平台、司机、乘客三方中,如果平台方话语权长期一家独大,听不到更多的意见和声音,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平台独大侵害司机的权益,司机的不满最终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比如,为了适应平台的规则,补贴日常成本,不少网约车司机每日出车时间大幅增长。这无疑增加了疲劳驾驶的风险。
对于上述问题,监管及时约谈相关平台,要求各平台公司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整改侵害从业人员权益的经营行为。具体包括要公开抽成比例;主动降低抽成比例,保障驾驶员劳动报酬;在制订或调整计价规则、抽成比例、派单规则、会员费、竞价规则等关系从业人员利益的经营策略时,要提前与从业人员充分沟通等。
简而言之,就是从业人员不能仅是网约车平台收费与抽佣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还应该成为制定规则的参与者和规则实施的监督者。
尽管各家网约车平台都表示将扎实做好整改工作,切实保障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然而,要真正解决问题,仅靠监管督促和行业自觉还不够,还要用制度和法规来保障司机、乘客拥有足够的话语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比如,构建平台、司机、乘客、监管的沟通机制,借鉴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价格听证制度等。
实际上,2019年11月,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就提出,网约车平台公司应主动公开定价机制和动态加价机制,保障结算账单清晰、规范、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然而,随着平台的壮大、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其“吃相”却变得不怎么好看,损害了部分乘客、司机的利益。因此,在实际监管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细则。
监管约谈敲响了网约车平台的警钟,平衡各方话语权,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保障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网约车平台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平衡好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