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一

创作专属歌曲、组建职工艺术团……范可杰努力提升着这里的人气——

【职工“娘家人”故事】让更多年轻人对工人文化宫着迷

本报记者 李润钊 本报通讯员 黄永乐
《工人日报》(2021年05月18日 02版)

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录音室里,16轨混响调音台按键游移,角落里,音箱和录音机不时传来不同轨道上的音频声……4月29日,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草根乐队”正在进行歌曲《共享家园》伴奏部分的音乐合成。

这首由乐队主唱黄生洋和大田县工人文化宫主任范可杰创作的歌曲,出现在大田县庆“五一”职工文艺汇演中。

在1公里外的县工人文化宫里,范可杰正忙着联系周边厂矿、企业工会,为演出做最后的筹备工作。忙碌中的范可杰说:“工人文化宫让我着了迷,我也想让更多的人对它着迷。”

让工人文化宫在年轻人中“出出名”

今年春节前,范可杰和黄生洋创作的《工人文化宫之歌》通过了国家版权局认证,成了工人文化宫的专属歌曲。范可杰笑着告诉记者:“这首歌是被‘逼’出来的!”

“刺激”今年50岁的范可杰搞起歌曲创作的,是去年工人文化宫在给一线工人“送文化”活动中,一位年轻工人脱口而出的感谢词——“感谢‘县文化站’送来的节目和礼物!”

那晚,范可杰整宿没睡,他心里明白:“这件事只能怪‘工人文化宫’这个招牌在年轻工人中没有叫响!”

第二天,范可杰去了一趟黄生洋的录音室,想让这个全县知名的音乐人给出出主意。当天,两人便决定给工人文化宫创作一首专属歌曲,通过新媒体在大田县的“后生仔”中传播,给工人文化宫“涨涨粉”。

范可杰至今记得当天临走前黄生洋的那句承诺:“和你打个赌,你能写出歌词来,我就敢给你谱曲。”没想到这一赌,就赌出了《工人文化宫之歌》。

“欢乐的海洋,无数梦想在这里竞辉煌……”前不久,工人文化宫送演出下厂矿时,范可杰发现观众席里有工人显然很熟悉这首歌,跟着跟台上的乐队合唱起来。范可杰笑着说,“工人文化宫不能只存在记忆里,我们总要想想办法让它在年轻人中也‘出出名’!”

工人文化宫的“铁粉”越来越多

刚到工人文化宫的那段日子,范可杰的一些同事觉得他成天到处跑。范可杰告诉记者:“我是忙着拉工友‘入伙’!”

“回乡青年”、养殖场工人张火青就是范可杰“拉人”的重点对象。张火青在外地搞了好多年装潢,他经常被范可杰拉到隔壁乡一个木器厂,教工人们用厂里的下脚料做画框。后来,这些画框用到了全县职工摄影作品巡回展里,张火青的养殖场也成了巡回展的第一站。

黄生洋也是这么“入伙”的。他和大田岩城广场周边培训机构的老师们加入了大田岩城广场联合工会,组建了“草根职工艺术团”。工人文化宫为他们搭建演出舞台,而他们则成了文化宫里平日送文化活动的“义工”。

“拉人入伙”,范可杰有自己的“套路”。简单一点的,就是去企业办活动、送文化,帮文化宫提升工厂和工人对它的好感;复杂一点的,就是在企业里招募文体骨干,把工人们吸引到文化宫来看看;再深入一些的,就是帮企业工会策划职工文化活动、开展文体培训、组建文艺团队,让工厂和工人真正成为工人文化宫的“铁粉”。

近几年来,已有48家企业、379名职工被范可杰拉入工人文化宫的“朋友圈”。

守住文化宫里的工人记忆

范可杰幼时的梦想是当工人,兜兜转转,他成了工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

范可杰十分念旧,他喜欢组装一些被淘汰或已经不配套的音响灯光,一不小心就忘了时间,有好几次下班后被锁在了器材室里。不久前,范可杰自掏腰包给工人文化宫淘了一台二手电影机,放着只出雪花和黑白影像的“无声电影”。范可杰说:“这是文化宫以前送电影活动的标配。送文化的时候把这些具有时代印迹的设备往那一摆,气氛、感觉就来了。”

后来,这些带有老工人文化气息的“家伙事儿”真的出现在活动中,引起围观。

“工人文化宫闪耀着时代的风貌,沉淀着一代又一代工人的情结。”范可杰感叹,“在我们拥抱新的文化形式、新的艺术形态时,也应该‘念念旧情’,守住文化宫里的工人记忆。这样的工人文化宫或许能让更多人着迷!”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