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临期食品走红折射消费理性
毛建国
《工人日报》(2021年05月18日 06版)
新闻——
据5月16日央视报道,以往临期食品的处理是不少商家面临的难题,如今,这些临期食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在某电商品台上,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就有近万家,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以年轻人为主。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元以上。如果简单抛弃,不仅是极大的浪费,也给安全处理带来挑战。
临期食品是保质期临近,商家为了避免过期而低价处理的商品。便宜划算是很多年轻人选择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原因。这也体现了年轻人在消费观念上的务实。
提到消费,很多人会注重品质,而衡量品质又多参考价格。事实上,品质消费的核心并不是由价格支撑的,或者说价格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品质消费,是有着文化态度的消费。临期食品走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轻消费者有自己的主见,在消费上有自主判断和价值追求。
反浪费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消费文化。对年轻人来说,认可并且身体力行反浪费,值得称道。反食品浪费法中特别提到,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把临期食品一扔了之,显然不符合反浪费的初衷。
当然,“临期”和“过期”仅一步之遥,要防止个别商家恶意销售过期商品,从而冲击食品安全。但这本是监管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能成为诋毁临期食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