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一

“要想做好角色的转变,首先就得知道,你是谁?你在哪?”

第一次体会到工程人的辛劳

万玲
《工人日报》(2021年08月10日 08版)

2021年盛夏,没有父母的陪伴,我独自一人从哈尔滨到上海。走出地铁站,东方明珠就在不远处矗立。我能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吗?能够吃得了工地上的苦吗?带着对未来的疑问,我加入了中交三航局二公司。

经过大半个月集体培训,了解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后,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并拜了安装施工处党支部书记么俊杰为师。很快,师傅给我下了第一项任务——到浙江省舟山市宝钢马迹山港21号廊道项目从事宣传工作。师傅说:“要想做好角色的转变,首先就得知道,你是谁?你在哪?”

初到马迹山港项目,“钢结构桁架”“倒驳船”……一系列陌生的工程专业术语接踵而至,让新闻专业毕业的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性格一向活泼的我,面对新同事、新环境一时之间竟也不知如何开口请教。

“你有什么不懂的,直接问我就好了。”“你不是学工程出身,不懂这些很正常,慢慢来,其实不难的。”同事的主动关心让我不再手足无措,我开始鼓起勇气,大胆地同他们交流。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我正式走进工程人的队伍,走进工程。

一天,我和其他新入职的同事们有幸去见证第一个重大工程节点——21号廊道第3跨钢桁架的拆除吊离。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港口施工现场,红色矿粉在空中飞舞,我们全副武装,穿着工作服、救生衣,戴着安全帽、防尘口罩,就如米其林轮胎人一般。

行走在码头上,我第一次看见横亘在海上轰隆作响的矿粉运输廊道和百吨重的钢桁架,以及体型庞大的浮吊船……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而走近廊道,看着坚硬的钢桁架被拆得支离破碎时,原本觉得身上装备累赘的我,恨不得多加一层保护。

盛夏的海港,太阳辐射十分强,我要在码头的露天高地上拍摄记录工程节点情况,为后续的宣传报道收集第一手材料,这一站就是3个小时。

回到会议室,我赶紧将勒得生疼的安全帽和防尘口罩摘下,汗水浸湿了头发,干净的工作服也早被铁锈沾染得面目全非。脱下工作服,我瘫躺在工作椅上,第一次体会到工程人的辛劳,也深深明白了临行前师傅话中的含义。

什么是工程,大概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什么是工程人,大概是在一片荒芜中耕耘出希望,创造出奇迹,而又在铸就辉煌之后,暗自退场,投入到下一场“战斗”。而我的工作,正是和他们并肩作战,记录下工程,记录下他们,让汗水被看见,让努力得到肯定。

半个月后,我的第一篇稿件被刊发了。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初对项目部工作生活的憧憬。总以为在海边工作,有沙滩还有暖阳,一定是舒适惬意的,但实际上,却是每天穿戴着厚重的装备,顶着毒辣的太阳,在繁忙施工作业的码头上听着皮带机轰隆隆的运转声。

但若要问我后不后悔,我想说“不”。走出校门的我们,要扛起担当,去证明繁华处可出彩,无声处亦可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