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将开放60~70处大遗址
《工人日报》(2021年11月21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苏墨)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立足大遗址保护利用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坚持国家属性、考古支撑、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等基本原则。
古遗址、古墓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类型。国家文物局连续制定实施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持续指导各地开展大遗址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展示利用、文化传承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评定公布了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丝绸之路和良渚、殷墟、老司城、元上都等7处大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此基础上,《规划》还提出“十四五”期间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考核指标。如建设20处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完成100处重要大遗址基础信息采集、出版20~30部重要大遗址考古报告、进一步实现60~70处大遗址对外开放、新增10~1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