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16个部门会诊劳动者权益保障,值得“转评赞”
多部门联合会诊,可以捋顺各自职责,通盘考虑,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形成协同行动的合力。而这种多部门协调、合作能力,更是直接反映出相关领域的社会治理水准。
11月20日、22日,《工人日报》多篇报道聚焦货车司机以车为家、以路为伴的货运生活。记者走访多个城市,调查、反映长期奔波在运输一线的货车司机的急难愁盼。有地停车,能放心停车,可以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这些是货车司机迫切渴望在路上享有的服务。
比上述报道早些日子,交通运输部会同公安部、人社部、全总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货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简化货车司机办事办证手续、改善货车司机停车休息条件等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16个部门联合会诊一个行业劳动群体的权益保障,之前并不多见,却在情理之中。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行业1728万货车司机完成了全社会74%的货运量和31%的周转量。这支队伍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之所以需要16个部门联合会诊,重要原因是货运服务链条较长,货车司机的权益保障涉及的环节多、涉及面广,解决起来需要多部门联手行动。
比如,货车司机在上路前,可能面临证照办理不便捷、互联网平台诱导压价等问题;在路上,可能面临停车休息难、被偷油偷货、路面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同时,他们还面临社会保障不完善、车辆报废政策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几乎都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单独解决的,而是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以及政策的衔接。
比如,怕被偷油偷货是货车司机在路上不敢离车、睡不好觉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整治。再如,改善货车司机停车休息条件,需要工会、交通等部门联合推动。2018年6月,全总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启动“司机之家”建设工作,各级工会和爱心企业积极响应,全总本级就拿出近千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司机之家”建设。如今,700余个“司机之家”遍布全国,服务网络正加速形成。
多部门联合会诊,可以捋顺各自职责,通盘考虑,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形成协同行动的合力。比如,“三检(安全检测、综合性能检测和排放检验)合一”是国务院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实现车辆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可以减轻货车司机的经营负担。为推动这项改革,交通运输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整合车辆的安检、终检、排放技术检验标准,联合制定国家强制性标准,从源头上取消了重复检测。
实际上,不仅是货车司机,近年来数量大幅增加的快递员、网约车驾驶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其权益保障同样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有的网约车驾驶员面临平台抽成不合理、交通执法不文明、社保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不同行业的劳动者面临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单靠行业主管部门往往难以有效解决,需要多部门从制度、政策、标准、执法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
民生无小事。遇到多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谁都可以管,可谁都不管”是之前不少地方出现的棘手现象。破解类似难题,相关部门要主动担责、主动作为。而这种多部门协调、合作能力,更是直接反映出相关领域的社会治理水准。
16个部门联合会诊货车司机权益保障,这一做法对破解相关劳动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工作思路,值得“转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