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的现场,要保持专注,用心用情对待职业,做个“经得起沉淀”的人——
【智能制造中职工如何转型④】员工的转型,从敬畏职业出发
阅读提示
智能化升级远不止技术升级,智能化实现了产品质量的高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员工则需要协同进步。企业的创新、升级从敬畏传统开始,员工的转型则要从敬畏职业出发。越是传统的行业企业,越注重升级的节奏,不惜花费时间和成本“等待”员工升级转型,等待员工成长之后的质变。
“见人问好,行走靠右,随手清洁。”
湘菜“创新女王”汪峥嵘2019年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机,入主湘潭龙牌酱油有限公司,即对员工提出了这三点要求。
龙牌酱油始于清代,历经风雨280多年。汪峥嵘对标国际调味品公司,期待将酿造工艺的诸多不确定性转为确定性,企业也挂上了“调味品智能制造湖南省工程中心”的牌子。她还拜师龙牌酱油传人、74岁的王培其,并请他回公司来上班。
日晒夜露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的发酵塔、太阳晒出来的原始酱香与智能化生产线的现代气息,在酱园青墙黛瓦的建筑院落里融合。
“我们需要对制造业有敬畏之心。现场有‘神明’,不到现场,不了解现场,就不要做工业的互联。”业内专家表示。
要想味入人心,发酵时就得好好守着
“闻闻,独特的豆豉香。”汪峥嵘总是习惯性地打开一瓶酱油,朝客人的鼻尖递过去。
6000多个大陶缸装满发酵的大豆,日晒夜露整整8个月时间,酱油的“古法”有时光的味道,也有阳光的味道。王培其被请回公司后,依然保持着到露晒场转悠的习惯,“伸出一根手指一蘸”,就能判断发酵的时间、氨基酸的含量。
从16岁开始入行,浓郁的酱香就像融入骨髓一般——他的拇指和食指,由于长期浸泡在酱油中,显得格外地泛黄。
选豆、制曲、蒸煮、抽油……酱油制作有30多道繁复工序,“很多时候,技艺无法用言语讲明,这种感觉就像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后,通过孩子的一声啼哭就能觉察到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一瓶好的酱油制作时间需要整整1年,就如人生也需要时间的沉淀一般。“做工作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做人也一样,要懂得沉淀。”王培其经历公司从私营、公私合营、国营到民营的历次改制,希望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科技创新,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在生产的现场,保持专注,用心用情对待职业。
每天都去酱园观察是他的习惯。“这酱要想味入人心,发酵时就得好好守着。”王培其希望人人都“能做个经得起沉淀的人”。
智能化时代赋予企业的创新空间是无限的。企业的创新、升级,从敬畏传统开始;员工的转型,也要从敬畏职业出发。龙牌酱油党委书记张越说,守正创新是公司转型发展的底层逻辑。
等待职工升级,就像将一条湿毛巾不断拧干
长沙市去年新增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373家,总数达到1041家。制造业的现场,在试点中加速变幻。
“过去,每条生产线必须配备五六名工人,现在,1名工人可同时看两条生产线。”湖南金龙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总裁办主任赵丽萍形容说,今年1月底升级的智能车间,生产线上工人“闲庭信步”。
在长沙望城经开区,金龙集团的电缆智能制造车间10余条生产线呈两两平行的布局排列,从原材料的拉丝、束丝、绞线、裹绝缘层,再到产品的包装与码垛,均由智能设备一气呵成。赵丽萍认为,智能化升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等待员工成长之后的质变。
赵丽萍说,智能化实现了产品质量的高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员工需要协同进步,“人与机器人整体协同的进步推动了工业文明向更高级发展”。
1997年,金龙集团创造了湖南第一家民企并购国企的成功样本。24年过去,这家从事铜回收加工和线缆制造的民营公司,立志“做传统产业里的创新企业”,每一次都踩准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点位”,人均年产值达到了惊人的769万元。
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毛冰花率先在行业内导入“精益制造”理念,精益质量、精益人力资源逐步在企业实施,形成了金龙集团贯彻全员的整体“精益管理”思想。
越是传统行业企业,越注重升级的节奏,不惜花费时间和成本“等待”员工升级转型。
“全员参与,精益求精。真正实现这一点,离不开组织中每个人的认同与投入。精益改善的本质就是将一条湿毛巾不断拧干,那些挤出的‘水分’就是各种浪费。”研究“灯塔工厂”升级成功的样本,业内专家发现,“精益管理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说不出哪里变了,但就是每天心情好了
16年打造了16个网红餐饮品牌,汪峥嵘希望将成功经验带到龙牌酱油的转型发展中来。但决定调味品味道的,并非科技进步这么简单。
汪峥嵘从一点一滴入手,从细枝末节让老字号焕发生机,并对员工提出了“见人问好,行走靠右,随手清洁”三个小习惯的要求。员工们从不理解到慢慢习惯,大家说不出哪里变了,但就是每天心情好了,干劲足了,风气正了。
“员工精气神的提升只是第一步。”品牌总监冯伟说。
“我们有了校招,开始引入‘管培生’”“企业和员工养成了良好习惯”。汪峥嵘还“开着推土机到处挖人”,力争实现从人力资源到设备、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我们这个行业,过去有几个大学生?而现在有几个不是大学生?”在龙牌工作了20余年的张越这样形容企业中“人”的变化。
“年轻人是创新的主力军。”王培其对未来龙牌酱油员工的期许是,“把这个老字号完好交给下一代,这个传承过程,最重要的是踏实,要心如明镜”。
智能化升级远不止技术升级,沉淀在制造业现场的,还包括企业文化、愿景和人才机制。
“灯塔企业”中信戴卡2017年在长沙设立的南方智能制造基地——长沙戴卡一起步,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就超过了70%,相比传统生产线节省人力60%。
“在铸造车间,以前工人叫操作工,现在叫工艺员,以后可能都叫技术工程师。”生产质量总监刘钦双说,他1995年入职中信戴卡秦皇岛总部铸造车间时,是一线铸造工人,10年之后,他成为高管。
“中信戴卡的高层,都从生产一线成长而来。”刘钦双特地强调,中信戴卡虽然是一家国有企业,但市场化程度极高,作为全球第一的轮毂生产商,基因里还有国际DNA。
“能力更重要。”长沙戴卡负责人吴友兵在谈及员工素质时,强调了“至少要有可塑性”。
这家高度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公司还“强调”:“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工业文明高度融合,形成仁(凝聚)、义(担当)、礼(合规)、智(创新)、信(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