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专精特新”中小科技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中,虽然困难很多但收获更多
让更“聪明”的机器人赋能更多应用场景
阅读提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服务型机器人规模化走入服务业成为迫切的现实,服务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发展快车道。相关企业在提升服务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新模式、丰富新业态,为自身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走进入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迎接访客的并非前台工作人员,而是一排造型各异的机器人,机器人“咖啡师”正熟练调制出一杯杯咖啡供访客饮用……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机器人“咖啡师”也曾在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异彩”。
作为北京冬奥会上入选机器人最多的科技企业,猎户星空机器人家族中的五款机器人,在冬奥现场为全球来宾提供招揽、递送、调制咖啡、烹茶等无接触式服务,受到国内外嘉宾的好评。
随着成本不断下降、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产品正在走入寻常百姓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更多消费者感受着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体验。与此同时,一大批新兴的机器人企业也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企业,猎户星空曾入选2021年工信部重点领域人才能力评价机构,同时通过认定,成为2021年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一员。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企业坚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虽然走得有些艰难,但却收获满满。
为冬奥增添科技感
一手拿茶,一手拿杯,熟练的烹茶技术让诸多运动员纷纷来“打卡”,品茶之余驻足观看行云流水的烹茶技术……北京冬奥会期间,随处可见的机器人为冬奥健儿和工作人员提供了优质服务,烹茶机器人“豹大白”更是引发广泛关注,这款机器人正是猎户星空入选服务冬奥的五款机器人之一。
记者看到,“豹大白”由两条六轴协作式机械臂组成,左右机械臂可以同时开工,精准执行各种不同的动作,烹茶的工艺流程都能自己完成。这些精准操作源于猎户星空研发人员通过超3000小时AI学习、3万小时双臂调教,更是基于企业提出的“AI+软件+硬件+服务=机器人”的模式以及全链条AI技术。
根据北京冬奥组委官方网站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报告(2022)》显示,本届冬奥会筛选出7家企业的11款服务型机器人,为冬奥会提供无接触保障服务,涉及接待、翻译、递送等服务。
猎户星空政企事业部总监王宁说,从2019年开始,赛事主办方便开始对参选的机器人进行实际应用评测,每一台进入冬奥会的服务机器人都经过严格的筛选评测,正是有了这些机器人的加入,才使得参会嘉宾有了别样新体验,满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更为本次冬奥会增添了不少科技感。
让人们工作生活变得更智能
眼下,服务机器人除了给大众带来新奇感之外,也开始展现出更强的实用性。与此同时,疫情的出现也让“无接触服务”变得越来越普遍,其应用场景逐步走向多元化,包括餐厅、商场、酒店等诸多场景内都能看到服务机器人的身影。
这些机器人既可以变身前台接待人员,承担访客接待工作;还能成为行政助手,介绍公司规章;甚至可以成为财务顾问,解答报销流程。服务机器人丰富的“职能属性”,也让它获得了客户的积极反馈和好评。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为302.6亿元,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
事实上,自2016年9月公司成立后,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便提出打造更“聪明”机器人的目标,致力于把人们从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让人们工作生活变得更智能、更有趣。
如今,该公司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同时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研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例如,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公司仅用15天就自主研发出测温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在吉林省的方舱医院,猎户星空递送机器人正代替医护人员进行投送物品、药品、餐食,还可以定点回收患者使用过的餐具。
据王宁介绍,猎户星空消杀机器人采用超声波喷雾原理,能够容纳15L消毒液,具备强劲的超干雾消毒模式,覆盖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实现全场景无死角消杀,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场景定制。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从202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采购服务机器人,也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向了这个行业,这标志着服务机器人产业拐点已经到来。”傅盛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服务机器人规模化走入服务业成为迫切的现实,服务型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发展快车道。
眼下,从酒店到医院再到企业前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在提升服务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新模式、丰富新业态,为自身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在傅盛看来,服务机器人正从关系型市场转换成客户型市场或者产品型市场。如今,大量的中小商户都愿意去购买服务机器人,这说明服务机器人可以真正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要超过20%。
业内专家认为,机器人产业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从需求端来看,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服务业,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应用带动产业变革。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多年技术与产品迭代,服务型机器人也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产业上下游不断降本增效,成为传统场景向数字化转型的媒介之一。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储备期,那么未来十年将是它的黄金发展期。”傅盛认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世界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研发人员是科技型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战斗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