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4月17日 星期一

【人在他乡 打工文学撷英】干不动了再回去

长亭
《工人日报》(2022年04月17日 03版)

今年年初,听朋友张新说,他年近60岁的父亲决定,以后不再出去打工了,留在农村老家,过“退休”生活。儿女们都觉得这是好事,老人年纪大了,是该在家享清福。但没多久,家中儿女各自外出工作后,不知为何,老人又回城里打工去了。

几年前的清明节,张新带我们几个朋友回他家乡游玩,恰逢他父亲回家祭扫,我们与他父亲见过两次。老人个头不高,黝黑的皮肤,话不多,但脸上经常挂着朴素的微笑。张新说,父亲16岁时跟着同乡人南下打工,是村里第一批走出去的人,到今年正好40个年头。

今年年前,张新和妻子商量,父亲年纪渐大,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还是劝他别再出门,留在老家照顾孙子吧。其实,几年前父亲跟张新提过这件事,说他老了后最大的愿望是这个唯一的儿子早点结婚生子,他和老伴在农村老家帮儿子带娃。

2017年,经亲戚介绍,张新和妻子结了婚,并先后有了两个孩子。一直以来,妻子与婆婆在老家带孩子,张新和父亲外出打工,父子俩一个在南方城市,一个在北京。

妻子同意张新的建议,年后她跟张新一起到北京工作,公婆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本以为日子可以这样过下去,没过三个月,他就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又进城打工去了。

张新忙给父亲打电话,质问原因。父亲支支吾吾不愿说,后来听儿子越说越恼火,才小声嘟囔着说:“人忙活了一辈子,闲不住,还想再干几年。”

听完张新的讲述,让人联想到电视剧《人世间》里的父亲周志刚。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周志刚从西南“大三线”回来后,又到家附近的工厂工作,忙碌了一辈子。张新的父亲与周志刚虽是不同年代的工人,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不同,但他们一样隐忍坚强,为家庭和儿女操劳一生。

张新说,除了闲不住,他知道父亲其实是担心他们小两口压力大,想分担一些。专科毕业后,张新在一家公司做工程设计,但由于工作不顺心,没干两年就辞了职,后来又跟别人合伙创业,开了一家奶茶店。

疫情前,张新的奶茶店生意还过得去,也因此攒下一小笔钱。但疫情出现后,奶茶店开始每天入不敷出,交完房租以及前期订购的原料费后,张新不仅赔完了前期挣的钱,还欠下十多万债务。眼看疫情短期内不会结束,2020年下半年,他离开奶茶店,到北京送外卖。

张新说,他没敢把欠钱的事告诉父亲,但父亲应该是从同村人那里听到了一些风声。说着张新的眼睛有些泛红,不知是为工作上的不顺利,还是为父亲无言的帮助。

上周末,在一家医院排队做核酸,遇到几位工人装扮的老人,看样子也都是年近花甲的人。我想到了张新父亲。

在队伍中,几位老人神情严肃,既不攀谈也不看手机,一步步跟着人流往前走。大约半小时后,终于轮到了他们,但当工作人员让出示预约码时,几位老人都摇头说没有。

从他们与工作人员的对话中得知,前一天他们刚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车,从山东泰安到北京。工地要求,外地工人上工前再做一次核酸检测。为了尽快上工,这些老人虽然凌晨两三点才找到住的地方,早上六点左右就出门找核酸检测机构。

但因为都没有智能手机,他们不知道核酸检测还要预约,也不懂如何预约。工作人员没有因为他们前一天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在队伍里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为他们破例。而是反复重复:“没预约,做不了。”

见老人们面露难色,队伍里有人好心提醒,附近有一家医院不需要提前预约就能检测。确认信息后,我走到这些老人面前说:“那地方不远,我带你们过去。”几位老人欣然同意。

从当时的情况看,这些老人初到北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导航,找那家医院不免要费一番功夫,所以让人想伸手帮一把。事后回想,我应该是把这几位老人与张新讲述的他父亲的故事联系到了一起。

在路上的交谈过程中,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到外面打工,一位老人说:“谁不想在家养老啊?!但儿孙有他们的压力,趁着自己现在手脚还利索,能多挣点就多挣点,可以少给他们添麻烦。”

“是啊,多挣一点,将来日子也会好一点,是这个理儿不?到干不动的时候再回去。”另一位老人附和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