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焦虑源于失控感,无法自己决定并掌控一定事物

他们这样排解焦虑,再次出发

本报记者 陶稳 赵昂
《工人日报》(2022年06月11日 03版)

阅读提示

对外,每个人都有社会角色,也能在习惯的社会规则中自己决定并掌控一定的事物,疫情之中外部条件的限制和改变无法外出,让掌控感消失了。

对内,人们通常每个人在自我控制和惯性规律中生活,在生活中都有自我控制,长期居家是对自控力的很大挑战,会让自控力下降,当原有作息无法坚持,就会产生挫折感。

 

“每次心理焦虑,会通过手机跟家人朋友交流。”今年2月,来自安徽的刘全影陪家人到上海看病,滞留至今。滞留期间,物资购买不便,天天有开支,却日日没收入的情况,让她一度陷入心理焦虑。

像刘全影一样曾经陷入焦虑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排解焦虑,再次出发,迎接明天。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曾荣为该市封控区居民进行过线上心理咨询,她发现,存在心理焦虑是普遍现象,大部分居民通过自我调节,也有一小部分寻求心理咨询,“大概占十分之一左右”。

失控感带来焦虑

在曾荣看来,焦虑的原因在于失控感,包括对外失控和对内失控,“对外,每个人都有社会角色,也能在习惯的社会规则中自己决定并掌控一定的事物,疫情之中外部条件的限制和改变无法外出,让掌控感消失了。对内,人们通常每个人在自我控制和惯性规律中生活,在生活中都有自我控制,长期居家是对自控力的很大挑战,会让自控力下降,当原有作息无法坚持,就会产生挫折感。”

在线上咨询的事例中,有的因无法上班担心失去收入,有的因居家无法按预定计划办事,有的苦恼孩子线上学习停课带来不便,而线上咨询的大学生,多是因为线下停课,难以坚持自控而焦虑。“这些事情,平时都有渠道能解决,当这些渠道都失去时,或者居民不知道有哪些渠道能解决时,就会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感会‘交叉传染’,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更加压抑沮丧。”曾荣说。

在老家的刘全影,有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年近50岁的她是村里的妇女副主任,经常组织文化活动,还参与运营免费的图书借阅室,每天乐观向上。但滞留上海则不同,家中亲人生病,因不能及时入院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后来在院结束治疗,却因疫情无法返乡,只能租住在上海的小区,很少与人交流。

由失控产生的焦虑感,39岁的“宝妈”张凡也深有感触,因为疫情,一家三口处于跨省分居状态。2020年下半年,张凡带着儿子从北京转学到天津,老公留在北京工作。

孩子在家上网课很“废”家长,“电子产品干扰孩子学习,家长要时刻监督,要提示用眼健康,要辅导作业,时刻关注班级群……”张凡说,一家人想团聚,但京津往来并不方便。现在,张凡每天的生活,就剩下做饭辅导,和孩子吵架……却难有人交流。

相比之下,作为海南一家影视投资公司的部门总监,28岁的李冠霖还能通过交流来缓解焦虑——找朋友聊天撸串,还好当地并未停止堂食。“电影院停业,我们也会停业,工作不稳定。”他坦言,影院片源少,很多电影在不断撤档,上座率也不高,有的商业体不给影院减租。刚刚过去的端午档,全国电影总票房只有1.78亿元,同比回落61.9%。

调整心态适时应对

张凡同样焦虑收入。今年初,她跟朋友合开早餐店,因为疫情生意并不好,目前关闭,虽未招聘更多员工,但房租要照付。但她还很庆幸,丈夫起码还能在京工作。一些居住在天津的人,因为通勤不便不得不放弃在京工作,返津上班,薪资却不及北京的一半。

在杭州一家房屋租赁公司工作的王小龙,今年28岁,“肉眼可见”的“收房难”让他感觉到焦虑。库存房源租不出去,收新房也很难,“房子不好收,很多人业绩下滑,相应工资也下降。我的工资下降了好多。”

以前跟业主谈生意不管远近都开车,现在节省开支出行工具变自行车。“工资下降,很多人却不敢离职,怕找不到工作。”王小龙说,他一个朋友年初离职,一直没找到合适工作,只能又回来复职,还好公司接纳了。

王小龙手中的房源,许多是租给毕业生的。“没法收快递外卖都能克服,但问题是没法离校实习,没法参加线下招聘考试。”今年即将从东北一所211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费翔,已经放弃很多应聘机会,这让他焦躁不安,“有几家单位希望我先去实习再签约,但不能离校没去成。”

作为一名在京211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即将毕业的樊录钰本来是不愁工作的,因为在京程序员岗位多、收入高。即便已经和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签约,但他依然陷入焦虑,因为“大厂裁员”早已登上热搜,他担心工作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会不会刚上岗就被‘优化’。”

在曾荣看来,疫情势必会导致原有的诸多工作计划和生活预期被打乱,由此产生焦虑。要先接受事实,焦虑感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动力,然后重新调整计划。而这不仅需要个人调整,也需要有关方面予以支持。

培养更多掌控感

让费翔焦虑得以缓解的是,各项就业扶持措施陆续出台,学校也组织了不少线上招聘会,6月初毕业生可以相继离校,参加线下招聘和实习,经过不断努力他找到了工作,甚至在期待毕业旅行,“如果条件允许。”

费翔还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学一点新东西。这样的方法,王小龙也在用,他边工作边学习行业新知识,提升职场竞争力。“目标就是多存钱,在杭州买房安家,虽然行业现在不景气,但未来一定能复苏,我要有知识储备。”

曾荣表示,培养健康的小习惯、小目标,比如“认真做一顿饭,学一点新东西”,有助于缓解焦虑,目标不宜过大,可以一点点加码。她还建议,社区要在缓解居民焦虑中发挥作用,“让居民了解到哪些困难可以找社区帮忙,并感受到社区是‘可及’的,就在居民身边的,群里@是有积极回应的,让居民有更多掌控感,掌控感是安全感的一部分。”

张凡也计划通过更多渠道提高收入,既减轻家庭负担也缓解焦虑。儿子即将升入初中,她计划让儿子读一所寄宿中学,这样自己也能工作。

刘全影学会了用手机交流,还学会了开直播。喜欢做手工的她,每天也会留意生活小细节。比如,做饭间隙用废弃菜叶拼成图案,分享在朋友圈,缓解自己,也能让别人开心。学会经营电商的她,开展公益助农活动,帮助家乡人在网上卖农产品,也有了收入。现在,刘全影已经可以离开小区外出,这期间她学会的技能,将有助于返乡创业,她相信,“排解焦虑,明天会更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