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推动筑牢保护未成年人防火墙
入职查询制度挡住2900多名“大灰狼”
本报讯(记者卢越)全社会高度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在中宣部7月18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说,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制度,通过入职查询解聘了2900多名有前科劣迹的人员。
童建明介绍,一方面,对涉罪的未成年人,其中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坚持少捕慎诉慎押,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同时,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也要管束到位,依法惩治不纵容。另一方面,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出台专门救助意见,联合公安机关建立了1600多个“一站式”办案区,促进询问、取证一次性完成,防止在办案中给被侵害的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
童建明表示,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发案原因复杂多元,往往与未成年人的民事监护、行政等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密切相关。去年,最高检全面推开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提升对未成年人的综合司法保护质效。比如,针对办理刑事案件中发现的未成年人文身现象比较突出问题,就以公益诉讼推动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这“六大保护”形成一个“化学反应”,努力实现“1+5>6”的更好效果。
比如,针对校园安全问题,2018年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发出以后最高检联合教育部、各地检察机关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携手持续抓好落实。今年上半年,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案件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84.6%。
检察机关还认真落实强制报告、入职查询这样一些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已经上升为法律规定的制度,通过强制报告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2800多件,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740多万人次,解聘了2900多名有前科劣迹的人员,把一大批“大灰狼”挡在了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