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一

随着智慧矿山、5G车间等的推进,一线职工的创新项目多点开花——

【创新在一线】智造时代,如何让每位职工拥有“超强大脑”

本报记者 康劲
《工人日报》(2022年08月03日 07版)

阅读提示

随着生产方式和作业环境的彻底改变,全员创新的理念和体系迭代升级。一线职工的创新项目从合理化建议到核心领域、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多点开花”,一大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被突破,创新的热岛效应尽显,传统的生产工序成为激发职工创新的“孵化站”。

 

“以前说起无人值守,只需要看着监控镜头,在电脑上动动手指操纵设备,我们都感觉不可能,但是如今这一切不仅成为现实,而且是一种职工广泛参与、自己动手改变的现实。”王静是金川集团选矿厂一选矿车间碎矿运行班丙组的组长,说起生产现场的变化不胜感慨。

金川集团是以有色金属生产为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生产一线的广泛应用,不仅生产方式和作业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全员创新的理念和体系也迭代升级,一线职工的创新项目从合理化建议到核心领域、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多点开花”,一大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被突破,创新的热岛效应尽显。一条条镍、铜、钴、铂族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的采、选、冶、化、深加工等传统的生产工序,也成为激发职工创新的“孵化站”。

一线工人领衔“智能化车间”

高鸣岗是金川集团镍冶炼厂成品车间技术点检组组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镍冶炼厂智能化车间项目组组长。

2020年,金川集团第一个智能化车间——镍冶炼厂5G+智能车间“样板建设”提上日程,高鸣岗被委以重任。

“集团的每一个作业区、每一条生产线上,都有一线产业工人的创新发明成果。”高鸣岗说,“一线工人最熟悉生产状况,最清楚智能化车间应该建成什么样。”

智能化车间项目启动后,高鸣岗带领团队成员,加班加点赶绘图纸,与相关厂家、专家会商交流探讨,完善方案,忙得废寝忘食。据统计,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每人加班累计多达1300个小时。高鸣岗坚守在现场,相继解决了设备运行逻辑性差、系统不稳定、部分设备部位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达产达标。

2020年是镍冶炼厂成品车间从自动化跨越到智能化的一年,在金川集团成品电镍包装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加工、包装、发运领域一体化、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

高鸣岗先后完成创新成果50余项,获12项国家专利,他主持的“镍板智能定位剪切应用与研究”科研项目、镍板精确视觉定位智能识别技术,都填补了国内镍行业空白……

为“车间小白”打通进阶通道

如果说,高鸣岗是名副其实的“车间大拿”,那么初入镍冶炼厂的白翔就是公认的“车间小白”。

“2009年夏天,当我第一天走进电解厂房时,蒸腾的雾气、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师傅的汗水,确实让我望而却步。”如今已是成品车间副主任的白翔回忆往事,坦言自己初来时的不适应。

当时,白翔是镍电解二车间的一名电调工。按工种划分,白翔属C类——操作岗,B类是技术岗、A类是管理岗。当时规定,从C类到B类再到A类,要通过考试、申请及论文、专利、文凭、工作表现等一步步进阶。面对种种限制,有工人曾自嘲调侃:“咱C类的人生,一眼就看到了头!”

但是金川集团开展的全员创新活动给了白翔人生出彩的机会。跟着师傅学了半年之后,对电解班的每一道工序,白翔不仅都了如指掌,而且针对多个工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均被车间采纳。此后5年多时间里,白翔不仅成为电解系统的行家里手,还获得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位,成长为复合型技能人才。

不久,白翔从电调工调到网络机组,虽仍是C类工人岗,但白翔发挥网络、编程上的技术特长,参与完成的“机器人手臂在镍电解始极片机组中的系统优化及功能拓展”项目,荣获第十二届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自主设计研发的“一种新型的阳极泥自动冲洗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被授予金川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和“金川工匠”等光荣称号。2020年白翔也成为镍电解二车间第一个从C类岗直接晋升为A类岗的职工。

白翔说,“流程复杂、配合密切、机关众多的选矿环节,有一天真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只需要看着监控镜头,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就可以操纵设备。”

白翔的成长绝非偶然,金川集团在实施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中,把职工曾最不愿意干的“苦”“累”岗位,变成一线职工创新的“竞技场”,让一条条合理化建议落实到岗位,一项项选题攻关实施到工序,一批批创新项目应用到现场,使老系统焕发新活力。

为先进设备培养专属的“保健医生”

随着智慧矿山、5G车间的推进,企业也急需为先进设备培养专属的“保健医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像李琦这样的新一代“矿山工匠”也就脱颖而出。

李琦是龙首矿采矿二工区凿岩台车司机。“随着机械化、智能化的应用,我们不仅要成为操作能手,更要具备多学科、多技能的‘超强大脑’。”随着对凿岩台车上的每一条油路和每一条电路的了如指掌,每当凿岩台车发生故障时,李琦总能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出故障的发生点并很快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维护质量,成为凿岩台车的专属的“保健医生”。

作为“保健医生”,李琦不仅让一台台凿岩台车服服帖帖,而且提出了许多新工法。

多年来,李琦提出的“提高凿岩台车作业效率及单炮进尺先进操作法”和“六边形高进路倒梯形门坎预留炮眼”的方案,参与的“龙首矿大钻头扩孔提高单炮进尺研究项目”,改进的“Boomer282凿岩台车钎杆工艺”等技术创新成果,都极大地提高了凿岩台车的工作效率,他也由此获得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从单个装置、单个系统的改造到生产全过程的优化,从一个岗位、一道工序的布局改变到奏响全系统智能生产的“主旋律”,智慧工厂的未来模样在金川集团呼之欲出,与此同时,创新发明也成为一线产业工人的“新名片”。目前,公司有1430名产业工人参与381个科研攻关项目,享受项目津贴。各级厂矿持续“搭平台、建机制、加动力”,让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无缝对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