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8月25日 星期一

盘活“被遗忘的空间”,提升市民幸福感满意度

杜鑫
《工人日报》(2022年08月25日 05版)

据8月23日《工人日报》报道,为缓解停车压力,安徽合肥盘活城市边角地、零星地块,先后建成一大批“口袋”停车场。同时,抓住纳入收储、暂未上市土地的空档闲置期,整治改造成临时停车场。为避免大拆大建,这些停车场只在原地块上进行了微改造。虽是“轻量上阵”,这些停车场的服务和体验并不“轻”,其中一些设有公共卫生间、休息室,提供热水、盒饭、免费WiFi等,受到市民好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在这一过程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通向四方。然而,在大规模的建设中,一些不起眼的边角地、零星地块,往往缺乏规划、不被重视,被闲置下来,甚至被“遗忘”。

这些“被遗忘的空间”,有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空间,比如立交桥下的空间;有的是因为规划项目被长时间搁浅而撂荒的地块,比如一些烂尾楼;有的是被长期弃用的场所,比如一些锅炉房;有的是路边、街角未被开发的边角地。它们因为被“遗忘”,一定程度上成了城市管理的“盲区”,容易滋生环境脏乱差、违法开垦等问题。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眼下,城市建得好不好,评判标准不仅有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等地标,还包括怎样利用城市角落,市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如何等。盘活“被遗忘的空间”,不仅体现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也为回应民生期盼、释放民生暖意提供了更多可能。

比如,有的地方将街边的零碎空间统筹管理,打造成“盒子”空间,配置社区食堂、社区卫生、社区文体等设施;有的地方将桥下空间改造成停车场、健身休闲场所;有的地方将街边零星地块建设成“口袋公园”……不少曾经闲置的地块“燃”起了烟火气,市民的多种需求在这些空间里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盘活“被遗忘的空间”,需要城市管理者摸清底数,在对闲置空间的位置、土地性质等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其中,要兼顾城市发展需要和市民真实需求,防止功能重叠,方便日后管理。尤其应多听取民意,充分打开想象空间。就目前来看,各城市盘活“被遗忘的空间”的路径多以停车场、“口袋公园”、健身场所等为主。市民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有人可能想在街角看书,有人可能愿在桥下喝咖啡,因而不妨多方听取市民呼声,甚至可以邀请市民代表亲身参与到设计、建设进程中来。

此外,要让“被遗忘的空间”保持持久活力,推动社会化运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毕竟,城市闲置空间多且零碎,政府部门力量有限,需要在规划、建设、运营等环节借助更多社会力量。

无论是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城市空地越来越少的现实考虑,“大刀阔斧”式的城市更新都将转向“精雕细琢”,眼下,盘活“被遗忘的空间”便是“精雕细琢”的一个很好的切口。期待更多城市从这个小切口中,做出更多民生大文章,让这些空间成为一张张带着温度的城市微名片,“讲述”城里人的幸福故事。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