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资助政策日臻完善,困难学生求学得到全面保障——
学生资助:让关爱与尊重并行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豫南农村的放牛娃,要不是有国家助学贷款,上大学我想都不敢想,更别说读到博士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资助贷款专员姚明超是助学贷款的受益者。毕业后,姚明超用1万多公里的家访路,给63位贫寒学子送去温暖和希望。
河南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1万所,在校生2695.03万人,学生规模大,困难群体多。难能可贵的是,如今河南学生资助政策既包含了助困功能的政策,又包含了奖优和鼓励引导功能的政策,资助力度更大、项目更全、范围更广、标准更高,助力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实现了人生出彩。
资助更有温度
“同学你好,基于数据分析,已向你的餐卡发放本月餐费补助200元”。在郑州轻工业大学,每个月,这份精准而温馨的补助都会悄悄地打进部分贫困学生的餐卡账户。
如何精准地把资金用在该用的学生身上?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信息源数据,既可以做到发掘“隐形”困难,又消除“虚假”贫困,从源头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在精准构建学生档案后,就可以做到针对性的资助。
“很多慰问补助都是‘隐形’的,关爱与尊重并行,充分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楠介绍。实施“餐费补贴”计划、代办绿色通道、赠送爱心大礼包、发放路费补贴……在王楠看来,信息化手段下的“隐形关爱”,让资助资金的使用更好满足每一个同学的资助需求,更有温度,也能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奉献意识。
《2021年河南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和资助学生数量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仅2021年,河南学生资助体系就投入181.2亿元、资助1748.9万人次。
贷款体系“双轮驱动”
因受助圆梦、因圆梦回馈家乡,周口市商水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高超群也是其中一员。
2014年,高超群考上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四年,他每年都到县资助中心申请助学贷款。2018年,高超群成为商水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教师。根据河南的基层就业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在2021年,工作满三年的高超群又收到了大学期间办理的28500元助学贷款补偿。
在河南,不仅实现对河南籍学生应贷尽贷,还设立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免除所有中职学生学费,加大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把入学绿色通道扩展到所有学段。同时,河南省各级工会每年暑假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已成为激发企业、个人等社会各界参与捐资助学的响亮品牌,多渠道、多元化的资助也更好地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河南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奖、贷、助、补、减、免、偿等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42项资助政策,实现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类别、全学段、全过程的资助政策全覆盖。”河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尹洪斌介绍说。
爱心传递 反哺社会
“我们把育人当作资助工作的灵魂,首先就是要自立自强。”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田力说,学校通过创新勤工助学的形式为资助专员配备学生助理,让学生参与资助政策的实施,成为受益者和体验者。在这份氛围的持续影响下,学校持续涌现出一批大学生典型。
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博爱县职业中专书记兼校长王乃念。王乃念说,“许多受到学校资助的学生,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从事教师工作,把自己受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事实上,如今最让人感到欣喜的是,河南学生资助工作正在从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工作目标早已从当初的全覆盖拓展到资助育人、扶心扶志,不仅仅是加大经济帮扶力度,更从身心发展、道德培养、学业提升、就业帮扶等方面给予受助学生全方位关怀和帮助,把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前,河南省2022年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全面启动。截至8月29日,申请贷款学生已达61.6万人,金额6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