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项目育人、技能大赛等载体,首钢京唐公司组织职工广泛开展“五小活动”——
职工创新“日日新”
清晨,首钢京唐炼铁作业部烧结工郝乐早早来到工作岗位,一会儿在设备前踱步思考,一会儿低头在本子上测算。他最近正忙着一项攻关,通过烧结燃料的标准化配加,提高烧结矿产量,降低烧结矿燃料消耗。
在首钢京唐公司,像郝乐这样的职工聚焦现场一线全员创新改善参与度达到90%。首钢京唐公司依托项目育人、精益改善、技能大赛等有效载体,组织职工广泛开展“五小活动”,不断激发职工岗位创新积极性,目前年均创新改善项目达46449项。
职工有机会,企业才有活力
职工有机会,企业才有活力。创建“三位一体”的创新管理体系、推进QTI管理、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首钢京唐充分发挥载体平台作用,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不断激发职工岗位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效能。
冷轧部职工鲍常闯对“机会”二字感慨颇深。在公司自上至下的创新平台支撑下,鲍常闯如鱼得水,创新的劲头十足。2021年,他针对酸连轧生产工艺和设备运行中的技术难题提出了90多项QTI改善建议,改善积分达到23900分,一举摘得首钢京唐公司的桂冠,并被评为2021年京唐公司“技术能手”。
“部门每月评选改善明星,公司每季度评选优秀改善提案,正是这些平台给了我展示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的机会。”谈起创新,鲍常闯的眼睛里闪耀着夺目的光。
近年来,首钢京唐共有306人荣获首钢级以上技术能手称号,广大职工累计完成研修成果1222项,在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提高效率等方面贡献着创新力量。
“创新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
8月4日,首钢京唐首届职工创新节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多位2022年新晋升技术专家、技能专家、星级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走上领奖台,分享了他们的创新故事。
“创新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质检监督部郑明月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物郑明月向大家分享道,“我们不光要自己创新,还要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创新。”
近年来,首钢京唐成立了以技术带头人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广泛开展名师带徒、团队培训等活动,以点带面,全面联动,着力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郑明月的创新工作室吸收了来自生产技术、设备点检、一线班组长、岗位技术骨干的19名成员,成员们发挥专业交叉、知识互补的优势,如齿轮般有机咬合形成合力,解决现场难题,探索前沿技术,输出创新成果。
目前,首钢京唐共创建职工创新中心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55个,职工创新小组165个,形成创新中心、创新工作室、创新小组三级管理体系,取得了解难题促生产、创效益出成果、提素质出人才的显著成效。
“改善,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
张维中是“首钢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从事机械点检岗位工作已有31年。“只要肯钻研,肯动脑,人人都能干出精彩。”他常常鼓励年轻职工扎根岗位创新创效,并用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
去年冬天,为了提高换辊效率,张维中一连十多天观察换辊步骤直到深夜,最终研究出换辊最优模式,热轧产线精轧7机架最快更换工作辊时间缩短至9.67分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一直以来,首钢京唐高度重视职工创新工作,坚持以QTI管理为抓手,持续推行全员创新。在QTI培训班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运输部港口作业区丁班班组长朱延龙研发出“新式六瓣抓”,将废钢清舱时间由4个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极大提高了装船效率。
除了工作上的便捷、效益上的提升,改善也切实增强着职工价值感、荣誉感。
“改善,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是朱延龙最真实的感受。凭借着突出的改善成果,朱延龙被公司破格晋升为技师。
职工亲手参与改善、亲身体验改善成果,自豪感、成就感、归属感不断增强,热爱改善、心系企业成为共识,形成了具有首钢特色的群众性创新文化。截至目前,首钢京唐年均改善项目达46449项,全员改善参与度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