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探索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红利分享路径——
【创新在一线 怎样让技术工人有更多获得感①】“用自己的创新成果成就自己”
编者按
技术工人收入和技能不匹配,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他们的创新热情,也导致其地位、社会认可度不高。近年来,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和工会组织等多方发力,在激励机制上打破条条框框,探索让技术工人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收入路径,从体制上、空间上激发了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
通过探索职工成果转化和红利分享,让职工“创客”名利双收;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制,实现技高者多得;推行股权激励机制和薪酬分配体系,持续吸纳优秀技术工人入股;鼓励大国工匠跨企业开展技术指导、难题攻关等,取得相应报酬;奖励重用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等……多地多企业在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让技术工人真正因技能而更有获得感,感受创新有劲头、发展有奔头。从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报道《怎样让技术工人有更多获得感》,敬请垂注。
“没想到,从专利权人提交申请到资质审查并与我们线上签约,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我们就获得了专利使用权,省了一大笔转化谈判的差旅、人工成本。”
日前,一名消费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专利转化和推广应用平台购买了专利,让自己的公司赶上争取新一年度市场的最佳时机,发明这个专利的职工也从中获得了专利成果转化收益。
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程中,江苏各地及企业积极探索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红利分享路径,让职工“用自己的创新成果成就自己”,更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专利“超市”,促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针对物资履约过程中沟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国网江苏连云港供电公司物资部六级职员王磊和同伴研制出了一套“物资履约语音管理系统”,使用后效果很好。经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牵线搭桥,成果很快被推广应用,其他公司同行不再“整天打电话,一句话重复几十次”了,而王磊他们也获取了专利成果转化收益。
一边是职工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一边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难,针对创新成果只是“墙内开花”的现象,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曾经尝试通过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拍卖会的形式,探索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路径。2019年,国网江苏电力专门组建了“双创中心”实体机构,为职工创新搭建供需对接、成果共享、孵化转化平台。
“双创中心”主任张军告诉记者,他们设立的专利转化和推广应用平台好比一个“超市”,愿意开放许可的专利权人——供货商可以对自己的专利明确许可费用,而有意愿实施专利的消费者在线提出申请并按标准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获得专利许可。“通过系统内开放许可,专利权人只要一次在线申请通过,后续所有营销、决策、谈判、身份验证和签约等环节都可以省掉。”张军说道。
项目分红,让创新人才享受“红利”
李澄是国网江苏电力省管产业单位江苏方天公司的产品技术中心首席工程师、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前不久,凭借领衔的“FT-8605智能网荷互动终端”项目,李澄获得5.68万元的个人分红。
国网江苏电力完善成果转化制度体系设计,确定任期激励、项目分红等激励方式,实施基于项目分红的科技研究类、成果转化类“双维”激励,为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
方天公司围绕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中长期激励管理办法。该公司的智能网荷互动终端、变电站生活污水生物-生态协同治理技术、大受端电网内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调频关键技术3项成果转化类项目的团队成员,成为首批激励对象。分红方案通过后,李澄等项目团队成员享受到了项目分红激励。
李澄说:“这种分红,体现了一种激励导向,也是对研发人员的尊重。”他手头还有两个项目正在研发,“预计产生效益可达千万元”。
国网江苏电科院设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两类激励形式,根据项目中不同完成人的贡献度,计算出每位参与人的分红金额,确保激励兑现公平公正。2020年,该院有4个创新项目得到转化应用,累计创造收益1150余万元,共计发放激励140余万元。
近两年,国网江苏电力在国网系统率先开展成果转化项目分红,建立了以激励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真正让创新团队享受到成果转化带来的“红利”。江苏电力“双创中心”副主任费益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有370多名一线职工兑现项目分红超过500万元。
专项合同,把获得感“写在合同纸上”
常州强力先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全球高端光刻胶材料领域的知名企业。以前,强力先端的树脂包装使用200升铁桶,不仅包装困难,生产成本也高。
2019年,公司技术人员姚磊和同事提出了“通过使用槽罐运输或吨桶循环使用来降本增效”课题项目。经过评审与技术改进,这一项目成功落地,为企业一次性节约成本18万余元。按照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有关创新项目的提取规定,他和同事获得了9000多元的奖励分成。
如何更好地调动职工岗位创新和企业支持创新的积极性?常州市总工会总结基层探索经验,推行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制度。强力先端成为首批试行企业。
强力先端工会主席顾来富告诉记者,2018年,企业工会主席与总经理分别代表职工和公司签署了《常州强力先端有限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把职工创新的获得感“明明白白写在合同纸上”。强力先端发放奖励分成列表显示,2021年度职工10个创新项目,提取奖励20多万元。
姚磊说:“这个专项集体合同让技术创新从原来的‘要我做’,转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眼下,姚磊和团队成员正在实施一个新的创新项目,“收益可观”。
常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专项集体合同制度已在全市109家企业开展,覆盖2万多名技术职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一大批职工同时也获得了自己的创新收益。常州的这一做法,得到江苏省总工会的推广,还被写入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今年7月,常州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的做法入选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集体协商十佳案例》。
“按比例奖励相关职工,激发职工创新创优的积极性。”2020年,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制定了《关于开展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倡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协商落实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的奖励措施;此外,江苏省总工会今年改进了全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大发明专利认定工作,同时生成创新型职工人才库和项目库,便于跟踪服务……
不断完善的激励机制,正持续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今年8月,在国网江苏电力“双创中心”的支持下,无锡供电公司职工创新成果——第三代“青龙冰衣”降温服成功出孵。“这款轻便的降温服,通过冷水循环持续带走热量,10分钟即可下降15摄氏度,是国内首款基于压缩机制冷的便携式带电作业水循环降温制冷衣。”国网无锡供电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中心工作人员王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