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别被“黄牛”搅凉
据11月18日《法治日报》报道,时下,各地博物馆门票基本都是免费的,但由于疫情影响以及场地限制,常常有限流措施,观众需要提前预约。有些热门博物馆很难预约,但在一些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能花钱找“黄牛”买到门票。免费的博物馆门票为何成了“商品”?
近年来,各地文博场馆受到广大游客青睐。诸如北京故宫、各地各类博物馆等,纷纷成了“网红”,一到节假日,常常一票难求。
博物馆越来越“热”,一是得益于我国文博场馆建设、产业发展等都迈上新台阶,其社会功能更加完善;二是公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文化认知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有相关政策的推动。早在2008年,国家文物局便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院)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此后,不少地方的各级各类文博场馆纷纷响应,陆续免费向公众开放,释放了大量优质文化资源,促进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黄牛票”的出现和存在相当于给博物馆热浇了一瓢冷水。有需求就有“商机”,“黄牛”上下其手、乘虚而入,而一些博物馆对恶意抢票等行为缺乏有效管控能力,让此情形越发严重。
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本是给公众的精神盛宴,半路杀出的“黄牛”却把持票源捞取“手续费”,不仅有损票务秩序,也将免费的博物馆资源当成了“商品”和牟利的工具,进而损害博物馆的公益属性。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此类违法活动,形成震慑——比如,去年11月,湖南长沙一男子便因在网络上大肆抢占湖南省博物馆(现为湖南博物院)参观门票,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另一方面,博物馆方面要提升技术防范能力,阻防“黄牛”或“内鬼”恶意抢票——这方面可以借鉴火车票、汽车票等相对成熟的票务系统。实际上,只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技术防控,恶意抢票的成功率和可能性都将大大减小,关键是有关方面要能听得见公众的呼声、看得见当前的痛点,进而有所作为。
发挥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需要在开拓文化传播方式、提升入场参观或线上“云游”便捷性、打击“黄牛”倒票等方面多一些思量和探索,让博物馆热更持久,影响范围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