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以车为家的探伤“医生”

本报记者 裴龙翔 本报通讯员 宇汝军
《工人日报》(2023年01月16日 05版)

近日零时10分,57959次钢轨探伤车飞驰在京港高铁阜阳西至合肥线路上,探伤车检测室内灯火通明,电脑显示屏荧光闪闪。徐蔡鹗和同行的探伤工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通过波形图研判钢轨伤损情况。

春运期间,列车开行密度大,钢轨经过长期、频繁的动荷载碾压可能出现裂纹、不规则磨耗等损伤,需要及时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确保钢轨“健康”。

29岁的徐蔡鹗,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钢轨探伤车间技术员。当天,他们的任务是,利用钢轨探伤车,对阜阳西至肥东站间240公里的高铁钢轨进行春运安全“体检”。

车外的夜色仿佛无边的浓墨涂抹在天空,探伤车检测室内,每分钟250帧的波形图从检测人员眼前不停划过。“检测途中,我们需要盯控一闪而过的波形图,还要及时调整探轮位置,对可疑伤损信息进行标记汇报。”徐蔡鹗说,如有明显的伤损图形,要第一时间联系兄弟单位工务段进行现场复核确认,确保不错判、漏判故障点。

1时40分,57959次钢轨探伤车通过凤台南站。“你看这个B型图,这里有几个红色的45度栅格,说明这里可能存在疑似伤损或蛇形磨耗。”徐蔡鹗对身边的监控人员说。

徐蔡鹗告诉记者,钢轨探伤车具有自动探测、实时数据反馈和伤损提示等功能,又被称为探伤“机器人”,这台最高检测速度能达到时速80公里的“机器人”,探伤效率是人工小车的30倍,且不受恶劣天气影响。

3时22分,探伤车抵达沪蓉线肥东站。这期间,徐蔡鹗和同事共观看近4.8万帧波形图,发现两处疑似伤损。

由于探伤工需要随车流动,一个作业周期完成后才能回家,因此7名工友吃住和工作都在同一辆车上,一待就是十几天。工长黄华风趣地说:“探伤车就是我们流动的家。”

“每年春运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有好几年的年夜饭都是在车上吃的。”徐蔡鹗告诉记者,今年春运,7台探伤“机器人”全员出动,每天夜间利用高铁停运间隙的“天窗点”对长三角铁路线进行探伤检测,计划完成23351公里的钢轨检测任务。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