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外孤岛”上24小时待命
青海高原的冬天是极冷的,柴达木盆地艳阳高照却寒风刺骨,寸草不生的灰黄色土地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冷风里,让远处星星点点的“石油红”格外打眼。
“张帆,III+IV油组注水压力突然下降,你来看一下吧!”青海油田采油四厂运行维护中心南翼山运维组注水班班长马青海在电话中有些焦急地说。
“好的,我马上就来。”1月1日8时,天空还是黑蓝色,采油四厂运行维护中心技术员张帆嘴里叼着馒头,套上棉工衣便跑出了宿舍。
飞驰的皮卡车压在不够扎实的盐碱地上,掀起阵阵沙尘,像极了“二次元”漫画特效,从一片黄白色的雾中蹿出。
一见面,马青海和张帆你一言我一语边走边说交流情况。“天还没亮,监控班就打电话说III+IV油组注水压力不对了,我就赶紧先过来看看,节日期间升级管理,可不敢马虎。”“注水泵已经检查了没有问题,可以排除,已经通知巡井人员注意III+IV注水井的压力了。”
张帆的普通话有着浓浓的“家乡味”。他是重庆人,2011年大学毕业来到青海油田,扎根海拔3000多米的南翼山。
“这么冷的天气,你这个重庆娃吃不吃得消?”“我已经习惯了,青海高原冬季生产注水管线最容易发生爆管的情况了,我得赶紧排查各注水阀室,找到爆管管线和漏点。”两人的背影渐行渐远。
傍晚时分,南翼山公寓被员工们“视频团圆”和“电话问候”的欢声笑语包围。只有张帆眉头紧锁地坐在技术室里的电脑前,查看着当天的生产数据,念叨着:“南浅1-5今天的日注量多了20方,压力也不对啊,还是得上井看看去。”说完他便快步穿过充满欢声笑语的走廊,开着皮卡车又上井了。
一直到22时30分,张帆才忙完回到公寓。“我们是24小时待命,只要在岗位上,无论什么日子,安全生产永远是第一位的。”张帆说。
在忙碌中度过节日,与南翼山相伴11年的张帆早已习惯了。11年间,他也从懵懂到老练,从“毛头小子”成了行家里手。
23时,张帆拨通了妻子的视频电话。“这都几点了,你忙完了吗?”“忙完了忙完了,孩子已经睡了吗?新年快乐啊!”张帆的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在这地处柴达木盆地西部北缘,距离青海油田花土沟基地仍有100公里的“世外孤岛”上,还有很多像张帆一样默默坚守的高原石油人,努力将高原油田建成千万吨规模综合能源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