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背景下,面对不断迭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代表委员认为职工应以积极心态应对——
【两会聚焦·高素质大军助推高质量发展】“技术再怎么发展,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不可替代”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
听到来自徐工集团的工人代表单增海介绍,他们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投入,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率从62%提升到91%。总书记肯定地说:“你们的工程机械是做出来了,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从全世界来看,我们现在的制造业门类品种是最齐全的。同时,我们还要再提升,向中高端走,我们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这里。”
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在此背景下,传统产业借助数字和智能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不可替代,产业工人既要有危机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适应不断迭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征程上发挥主力军作用。
对高技能产业工人的需求正在增大
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真空镀膜装备的制造企业,该公司总经理黄乐代表说,过去,为了在真空镀膜机腔体四面钻孔,需要4位焊工和1位装配工程师协作完成,自从企业引入数字化机床后,这道工序只需要1位程序员和1位装配工程师即可完成。
数字化浪潮正在影响全产业链条以及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以往在实际使用中,下游厂商需要5名员工‘看管’机器。如今,新一代真空镀膜设备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运转,在整个车间需要的工人非常少。”黄乐代表坦陈,这意味着,此前4位焊工的部分工作被智能制造取代了。而随着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部分工人开始面临岗位调整等问题。
不过,一些生产环节虽然已经“用不了那么多人了”,但另外一些生产环节却仍然处于“无人可用”的境地。
两会前夕,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小组组长王钦峰代表对山东潍坊的114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3.16%的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48.25%的企业急需技术工人,尤其是机械加工、精密制造等制造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尤为明显。
在王钦峰代表看来:“无论是工业机器人难以完成的复杂工序,还是生产线上的创新改善工作,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的需求都在增大。技术再怎么发展,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还是不可替代。”
年轻人更加青睐“聪明”的企业
在江苏太仓万方码头,塔吊林立,连片的木材、砂石等货物堆积如山,货物装卸井然有序。
常年扎根港口生产一线的江苏太仓万方码头门机和卸船机班副大班长褚锋代表明显感受到港口智能化带来的变化,“港口智能化、远控化甚至是无人化让货物装卸工作变得更轻松,可以大幅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一线操作职工患上职业病的风险。”
在企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同时,褚锋代表发现,以往,很多年轻人往往因特殊的作业环境和潜在的安全风险不愿到港口生产第一线,但如今新技术的应用让码头的传统印象正在被颠覆,“这对年轻人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铁西工厂厂长张涛委员拥有30余年的汽车制造业经历,她在调研中发现,眼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加快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部分企业已经实施了一些数字化转型项目,例如,数字化厂房及生产线虚拟建设、数字化物流供应链系统调控、数字化设备维护保养以及5G机器人技术应用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力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这其实给那些有技术、会创新的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尤其对那些富有活力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张涛委员说。
“不学新技术就跟不上新时代”
王建清代表和程韬代表都是汽车产业的一线工人,他们一个来自东风商用车公司,一个来自江汽乘用车公司,他们对汽车制造升级给一线产业工人带来的冲击有着大致相同的感受。
“无论是哪个行业,要做到不受制于人,就必须重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都需要产业工人来发挥重要作用。”王建清代表说。
程韬代表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直言:“产业工人不学新技术就跟不上新时代。”面对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汽车生产线,程韬越来越觉得高技能技术工人的重要性。在汽车行业,完全意义的“无人工厂”还不存在。事实上,如果生产制造水平差不多的话,一辆汽车整车最终品质的差别主要在于产业工人技能的高低。
在江汽集团工作27年,程韬代表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现在,“程韬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可以培训各类人才400多人次。他希望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阵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技能、技术后备人才的培养进一步畅通渠道、拓宽路径。
“要从技术研发、行业应用、国产替代、算力平台、数据资源、职业变迁以及投资机制等7个方面进行全局规划和系统推进。”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代表在提交的建议里展现了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愿景。这里面,AI所能赋能的,也包括产业工人。
(本报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