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4月05日 星期一

探险“废墟”不能为所欲为

许朝军
《工人日报》(2023年04月05日 05版)

近年来,标榜着探索城市未知“B面”的“废墟探险”行为引人关注。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以此为主题进行内容创作或探险直播的博主。然而,这些“废墟探险”暴露出不少问题:被主播探索过的“废墟”成了网红打卡地,原有设施和环境被破坏,如原本完好的门窗被打碎,墙上被涂鸦……(见4月3日《法治日报》)

对城市废墟进行“探险”,这种紧张刺激式直播一方面满足了观看者的好奇心,一方面可以为直播者带来流量红利。但狂欢背后,一些粗滥的直播、荒谬的内容以及破坏当地原有风貌的行为让人担忧。

“废墟探险”有令人紧张刺激的一面,也有涉嫌触犯法律、存在隐患的一面。比如,现实中不少“废墟”看起来破败,却是“有主资产”,甚至属于涉密场所,随意进入或破坏,可能涉嫌侵犯公私财产、曝光他人隐私、泄露国家机密等。不久前,云南某博主到一个古老“无人村”直播,随后招来不法分子破坏并盗窃了村内的石雕。

又如,一些博主只身前往废弃场所、荒郊野岭“探险”,有的为了营造诡异气氛故意选择半夜出行,种种举动隐患不小。而且,这类行为具有诱导性,容易激发更多人去“废墟探险”。而一旦有人在此类地方遇险,很有可能会消耗公共救援资源。

更荒诞的是,诸如“探访古墓”等“探险直播”还充斥大量为烘托恐怖气氛而进行的迷信解说、破坏性挖掘等,不仅违背公序良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违反互联网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

“废墟探险”需要及时纠偏。2022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要求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不得宣扬封建迷信文化习俗和思想、违反科学常识等内容。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综合施策,加强对平台的监督管理及约束。其次,平台要把资质审核、内容审核、违规信息处置等责任内化于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此外,要细化责任划分,对涉嫌违法违规的平台方、发布人、制作人依法追责。

“废墟”不是法治荒漠。任何时候,互联网产品的生产制作和传播,都应恪守法律和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