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刍议】振兴县中,须解生源师资之困 中职产教融合,亟待走出困境
新闻:据媒体报道,在南通,每次高考一结束,老百姓就会习惯性地等待捷报。多年来,南通始终致力于办好区域内每所县中,让县县都有不止一所人民满意的好高中,让学生都能在本地享受优质特色的高中教育。
点评:在我国,县域普通高中学校数和在校生数都超过普通高中和学生总数一半,县中办得好不好,关乎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实现教育公平的质量,也关系着国家人才队伍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南通40所县中形成了县域高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生态,然而放眼全国,大部分地区县中没落是个不争的事实,普遍面临的问题包括:生源之困、师资之困、硬件之困、保障之困、质量之困。
破解县中困局,要直面县中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学生被“掐尖”这两大问题。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校长普遍流往发达地区中学或高薪民办学校。优质师资流失严重的直接后果,便是优秀生源的流失。破解县中困局,需要综合统筹生源流动、教师发展以及区域整体性布局等政策,以破解跨区域招生、师资跨区域流动等难题。江苏南通瞄准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痛点持续发力,如严格规范教师的跨区域流动,以引导各地各校专注于自身队伍建设,严把学生“出入关”,杜绝掐尖招生,为县域普通高中治理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探索路径和可借鉴的现实样本。
有人说,县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底色。县中教育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关乎老百姓对未来的期望。期待振兴县中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地尽快建立良好的县域教育生态,从而加速县中提质。
新闻:据媒体报道,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在山东,90%以上的中职学生群体都有上高职院校的意愿,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内驱力明显减弱。在这样的升学背景下,产教融合就丧失了生命力。
点评: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职业教育要想办得好,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是关键。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产教融合也是其办学的主流方向,然而,如今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却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不少困难: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课学习,其技术技能水平完全可以应对职教高考的要求,自然就不愿意到企业顶岗实习或拜师学徒;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对校企联合培养不感兴趣,不愿投入,不舍得放长线,学校安排学生实习都不情愿接收。
可以说,现有中职教育的育人方式,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关照人的差异化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通道尚未完全形成。
要建设高水平中职教育,把人吸引过来并培养好,亟须想方设法推进产教融合往纵深发展,并进行与之相随的职业教育育人方式改革。要从根本上深化产教融合政策,亟待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企业积极参与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真正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让产教融合在时间上、空间上真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