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湖南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记者王鑫 方大丰 通讯员朱佳妮)“我在这个项目做小工赚了9000多元。”踏上村里刚完成硬化的3.5米宽产业路,湖南省花垣县龙潭镇双坪村村民石群辉高兴地说。这是湖南省发改委工作队进驻该村后组织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之一。
记者近日从湖南省发改委了解到,去年以来,湖南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带动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毗邻“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瑶族村,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塔林瑶族文化村寨项目建设正酣。村民江小路出工130天,获2.34万元报酬。据悉,该县将项目纳入沙洲红色景区运营范畴,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上市公司中惠旅共同开发经营,构建“企业+村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村民变股东,村民每人每年可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去年,通过实施塔林瑶族文化村赈济模式创新拓展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2万多人,开展技能培训近万人次,发放劳务报酬2亿余元,走出了一条以工代赈促群众受益、助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探索以工代赈新模式,让“零时工”向“长期工”转变,湖南省麻阳县成立村级劳动服务公司,采取“双向”选择和易地搬迁安置户、脱贫群众和其他农村低收入户“三优先”方式,以村聚集闲置劳动力组成劳务工程队,建立起统一承接以工代赈项目的机制。
据统计,2022年,湖南共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60个。其中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41个、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9个,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13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带动1.48万名群众就业,其中易地搬迁群众6030人,向群众发放劳务报酬6795万元,激发了务工群众就业积极性。
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受益面广、带动效应强,是实施以工代赈的重要载体。去年,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湖南实施以工代赈重点工程37个,涉及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灾后恢复重建等七大领域,总投资金额114.29亿元,带动群众务工人数9.25万人,参与劳动技能培训人数6.45万人,向以工代赈群众发放劳务报酬近24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生效。”湖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湖南一个个以工代赈项目正加速落地,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