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存放着77台蒸汽机车,每一辆“功臣”机车,都有独特的精彩——
坐上蒸汽机车,穿越时光轨道
阅读提示
作为“共和国功臣”,馆内陈列的这些蒸汽机车曾经翻山越岭大显身手,助力新中国飞速发展。如今 “光荣退役”的它们虽然再也不会轰鸣向前,却还保持着整装待发的模样,无声讲述着走南闯北的传奇故事。
黑色的大身板,红色的驱动轮,以煤为燃料,以蒸汽为动力,一路喷着“白烟”轰隆隆驶过——提起被喻为“工业革命活化石”的蒸汽机车,很多年轻人可能只是在影视剧中领略过它的“粗犷之美”。
诞生于19世纪的蒸汽机车,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车逐步被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取代,但在位于吉林白城的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依旧存放着77台蒸汽机车,这里也是“最大规模的蒸汽机车头展示”世界纪录保持者。
作为“共和国功臣”,馆内陈列的这些蒸汽机车曾经翻山越岭大显身手,助力新中国飞速发展。如今 “光荣退役”的它们虽然再也不会轰鸣向前,却还保持着整装待发的模样,无声讲述着走南闯北的传奇故事。
蒸汽机车在这里安家
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是于1814年研制的。蒸汽机车现身中国,是在1881年修建的唐胥铁路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制造蒸汽机车,主要机型有“解放”“和平”、“建设”“人民”“上游”等。20世纪80年代,我国铁路改造提速拉开帷幕,火车机型开始不断升级换代,至2005年,我国干线铁路的蒸汽机车已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为纪念曾经与新中国工业生产一同前行的蒸汽机车,2011年2月,原沈阳铁路局决定在位于吉林白城的大安北封存车基地内建设全路规模最大、机型最全、台数最多的园林式蒸汽机车展馆,当年4月,该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当时,原大安北机务段的老司机、老工匠踊跃参战,一心要让破损严重的老蒸汽机车重现昔日风采。打磨组的师傅起早贪黑,95天清理机车金属垃圾120余吨;保养组的师傅顶着当空烈日,手拿喷枪喷涂油漆,干部职工累计义务献工9600余个小时……” 白城机务段党委宣传助理孙亮对记者说。
2011年9月,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的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竣工,来自原沈阳、哈尔滨、吉林、锦州、齐齐哈尔5个铁路局、24个机务段的77台蒸汽机车从此在这儿安了家。77台的馆藏数量,远超日本梅小路蒸汽机车博物馆和英国伦敦斯温顿蒸汽机车博物馆。
它们是“功臣”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步入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可以看到,77台蒸汽机车以一个直径30米的转盘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整体构成一个大大的圆,俯瞰之下,尤为壮观。
沿路而行,记者发现,每辆机车的名字和车头标语各不相同。其中,“黄继光号”是“敢打硬拼,冲锋在前”,“主人号”为“爱岗敬业 尽职尽责”,“先锋号”则是“率先垂范 勇当先锋”……孙亮告诉记者,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精彩故事。
以“黄继光号”为例,这是我国首个以战斗英雄名字命名的机车,它立下赫赫战功,完成军事物资运输任务32次,兑现了“解放军打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的忠诚诺言。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东北铁路总局开展的“铁牛运动”中,它创造出日行车1113.4 公里的全路最高纪录,成为闻名遐迩的“铁牛”标兵。
“青年红旗号”前进型2000蒸汽机车也是荣誉满满。其机车组创造了司机孟繁本经济操纵法、副司机杨维学“四秒三锹”快速焚火法等,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机车组。第一任司机长孟繁本还当选原铁道部劳动模范,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并受邀参加国庆观礼。
“体育先锋号”前进型6809蒸汽机车,原配属沈阳铁路局大安北机务段,机车组成员由该段12名篮球队员组成,他们将“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团结一致、永创佳绩”的体育精神融入运输生产,安全行车15年,安全走行160万公里。作为大安北机务段的最后一台蒸汽机车,2001年11月11日,其运行历史画上圆满句号。
“馆内封存的77台机车,包括前进型机车40台、建设型机车30台、上游型机车7台,它们曾在隆隆轰鸣声中勇挑国计民生重担,在抗震抢险救灾等危难时刻前锋在前,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亮点,国家和人民没有忘却它们,也没有忘却守护这些‘功臣’的机车组人员。”孙亮说。
“火车头”精神在延续
“蒸汽机车的‘机组’人员,由司炉工、副司机、司机组成,我们习惯分别称之为‘小烧’、‘大烧’、‘大车’。”回忆自己和蒸汽机车相伴的日子,年过半百的孙鹏军感慨万千。
1994年,孙鹏军进入长春机务段当“小烧”,他保驾护航的蒸汽机车,100多公里的运行距离要“吃掉”六七吨煤,全靠“小烧”一锹一锹将煤扔进炉膛,一旦动作稍有延迟,就可能造成动力不足。
“无论小烧、大烧,还是大车,都要和烟熏火燎做伴,尤其过隧道时,废气和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值乘一趟下来,除了眼白之外,全身上下都是黑的。”孙鹏军笑语,“以至于有句话,‘远看像收破烂的,近看是机务段的’。”
1997年,长春机务段的蒸汽机车全部被内燃机车取代,因燃料改成了柴油,机车组人员变为司机、副司机两人,而此时的孙鹏军也早已晋级副司机,“对于机车组人员来说,内燃机车相对干净,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冬天不冷了,夏天有风扇了。”
后来,综合性能更强的电力机车开始大规模发展,2004年,孙鹏军考取了电力机车司机证,用他的话来说,如今,能够驾驶蒸汽机车的司机大都已经退休,同时拥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铁动车组4种驾驶证的“大满贯”火车司机更是寥寥无几。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虽然机车在不断提档升级,但一代代铁路人始终延续着不变的“火车头”精神。“未来,我们计划建设一条专线,让大家可以再次坐上蒸汽机车,一同穿越时光轨道,回味几代人的铁路记忆。”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大安市政府还将合力打造铁路主题的蒸汽机车小镇,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时代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