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消除“戏说式讲解”,博物馆应有更多作为
新闻——据7月22日《北京日报》报道,随着暑期“博物馆热”的兴起,观众对展览讲解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记者调查发现,各大博物馆中的私人讲解并不少见,因未经专业培训,这类讲解漏洞百出:首都博物馆一研学团领队在念展板时,错把“错金波斯文索耳鬲(lì)炉”中的“鬲炉”读成了“隔炉”;故宫博物院内一些直播自媒体在历史讲解中大谈秘闻、传说、野史,很多都未经考证……
针对时下讲解乱象丛生,国内一些博物馆不约而同陆续出台管理办法,对导游、社会教育机构进馆讲解进行约束和限制。比如,前不久故宫实施新规,禁止在展厅内开展自媒体直播、录播活动。类似要求必要且及时,也应该成为博物馆普遍适用的准则。
一些讲解“戏说化”“娱乐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博物馆服务与运营的“两个不足”:一是讲解服务能力跟不上开放的步伐。一方面,文物历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讲解如果缺失或不足,社会讲解必然会乘虚而入,进而出现“禁而难止”的局面。另一方面,文物历史知识通常较枯燥,甚至有些生僻,过于专业、严肃的讲解并不受游客欢迎,一些讲解“戏说历史”的存在,其实也向博物馆讲解提出了如何在保持知识性、维护历史严肃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贴近性的新要求。
二是文化文物资源传播推介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短视频传播在时下的“博物馆热”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文博是流量题材,甚至是流量竞争的新热点,这对所有博物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运用得当,既有助于防止无序社会直播盲目“蹭热点”,也有利于提升博物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破解讲解“戏说历史”,博物馆还须疏堵并举,在规范开放秩序、严格管理的同时,不断改进自身服务。一方面,要提升专业讲解的覆盖面,推进讲解服务的多元化,让以不同形式参观的游客都有获得正规讲解的便利;另一方面,要增强网络传播的主动性,引导和规范各种网络媒体有序开放直播、文创等活动,善于策划、加强合作,共同讲好博物馆故事、中国文化故事,充分展现主流文化的权威性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