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9月10日 星期一

【视线】“电影可以只有十分钟”

本报记者 刘建林 李彦斌 本报通讯员 贺芳芳
《工人日报》(2023年09月10日 04版)

在宽阔的松花江冰面上,一个个飞速旋转的陀螺、一张张在冰面上嬉笑打闹的笑脸、一块块被赋予梦幻色彩的冰灯,还有那个穿着俄罗斯特色海军制服深情地唱着“红旗迎风飘扬”的合唱团……

这些场景看似毫无关联,却在一个视频短片里讲述着同一个城市的印象。作者兰天星说,这是哈尔滨独有的符号。

在哈尔滨,兰天星用1个月的时间拍成了这部10多分钟的视频短片——《一个北方城市的速写》。一个个片段,管中窥豹地搭建起个城市的风貌,足够的留白,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力。短片拍成后在成都、沈阳等多个城市进行展映。

兰天星高中毕业于成都外国语学校,后就读美国哈佛大学,选择了视觉艺术系导演方向。他的毕业论文——一部短片电影获得哈佛杰出学术作品奖“胡普斯奖”。

谈起看电影,人们想到的是大大的银幕、一两个小时、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可在兰天星这里,电影可以只有10分钟,可以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是碎片化的、跳跃性的,传达的也不只是一种思想,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兰天星说,离家多年后,他想拍一拍成都,看那些小巷、街道是否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关于成都》这部作品只有画面和旁白,用简单的几组镜头、几段回忆,勾勒出当时的情境和寻常的细节,拼插、集成了那个属于成都也属于作者的记忆。画面是现在的车水马龙,旁白是过去的讲述和怀念。

谈到自己风格的来源,兰天星深感在哈佛参加感官民族志实验室的经历改变了自己的艺术观。感官民族志是一种跨学科的创作模式,以影像为媒介来探索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的运作方式,致力于用实验性艺术手法将人类学研究与影像媒介结合。在实验室教授的指导下,兰天星将感官民族志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关于成都》和《一个北方城市的速写》便都是感官民族志作品。

在《情系木里十六载》中,兰天星用13分钟记录了中国电信在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开展扶贫的16年。短片以风景开头,突出木里的自然、淳朴。但这美丽的背后是闭塞、贫困。在镜头中,大山深处架起的一条条象征希望的线缆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特写镜头将叙述对象动作放大,在画面构成上具备了突破四面景框的张力,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故事性。

今年,兰天星携带新作《空想》受邀在美国纽约一家久负盛名的电影机构进行特别放映。他告诉记者,这部作品拍摄了一个剧组的创作历程,深层次地探索演员和角色、导演和演员的微妙关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