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的坚守
梁雯艳
《工人日报》(2023年10月06日 03版)
我搬到这里已十余年,经常要去街上改衣服做窗帘什么的,一来二去就和香熟络起来。
上大学前,家里最后一次请了裁缝来做新衣服,那一身淡色的西装,我拍毕业照的时候还在穿。从那以后,家里再没请过裁缝,都是买的成衣。当我听到香的缝纫机响起的时候,那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香那里做衣服,做工和款式都还不错,裤子百来块一条。今年我喜欢的波点连衣裙破了,叫香给我仿制了一条,连工带料130元,物美价廉。
香是70后,比我大一岁,马上年过半百。当年她考上了普高,上了一学期就退学了。她的妈妈是裁缝,上世纪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崛起,没多少人学裁缝,香妈收不到合适的徒弟,就想把香拉回来学徒。香也喜欢做裁缝,七八岁的时候,她就会踩着缝纫机给表弟做尿布了。于是她就退学回家学裁缝,这一做就是三十几年。
剪刀、皮尺、木市尺、画粉、熨斗、缝纫机,成了香一辈子的伙伴。做裁缝是一门严苛的手艺,选布料、量体、画线、裁剪、锁边、缝纫、钉扣、熨烫……工序繁多,每一道工序都要熟练地烙刻于心。香这三十几年,就是这样一针一线连起来的。
镇上和香差不多时候做裁缝的师傅早都已改行,特别是男裁缝,养家糊口的任务比较重,都陆陆续续地放弃了,选择了更能赚钱的行当。香能坚持至今,还在做这样的手艺人,算是很少见了。
我想,找裁缝做衣服,其实市场也有需求。服装厂生产出来的成衣都是标准版,但还有很多人体型各异,有太胖的,有太瘦的,有斜肩的,有驼背的,不一定能买到合适的服装。在街角巷口,如果能找到一个能量身定做的好裁缝,就再也不用愁买不到衣服了。
“哒哒哒哒哒......”缝纫机的针尖上上下下,伴随着香从青春岁月到年过半百,悄悄地守着这条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