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盛唐乡愁
——读石光明散文集《诗狂何处》
在秋天的长沙午夜,我泡上一壶汤色明艳的“大红袍”,捧读起石光明先生的《诗狂何处》(人民出版社),一直读到东方既白都不能释手。
一生“高开低走”的王勃,“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维,“孤独寡援”的陈子昂,史书中抑多扬少的崔颢,“诗狂不知处”的贺知章……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一走过我的眼前,也唤醒我沉睡多年的盛唐乡愁。
在我看来,《诗狂何处》是一部浸透着石光明深厚学养和史识的学术散文集。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看作是一场学术讲座。《与君离别意》虽是讲王勃,却展现了初唐四杰的另一面;《月明夜郎西》虽是讲王昌龄,却澄清了一段千年的误会;《总是风月无边》虽是讲李白,却展现了洞庭湖的无边风月。他的文字出入盛唐政治、文化、社会、山水地理等方方面面,视野恢宏,触觉灵敏,从一代诗风的产生到转变,从诗歌的意蕴到诗理的内涵,从诗人的行状轨迹到诗思的兴寄怨叹,贯串起来,有考索,有钩沉,有评析,时常给人以新的启发。
石光明的语言,像采用学术散文笔法的纪录片解说词,优美而不失质朴,洗练而又沉郁,没有汪洋恣肆的情感抒写,却能传达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在丰富的史料中勾画出盛唐诗人的独特性格和情感世界。
石光明以一种当今的盛世情怀,去体悟千年前那个盛世的诗人情怀,因而与古人之间便自然产生了一种共通共情。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更能真切地理解古人,更有了一种时隔千年却恍惚同在一个时空的交流,共同构筑起一种跨越千年的乡愁。这乡愁与其说是盛唐的,不如说是当下的。读者细品,就不由自主地滋生起一种与古人共通的强烈的文化自信。
美文之美,美在一股气。这股气,在文章就是魂,在作者就是骨。石光明长期浸润在唐诗宋词的神韵当中,显然已经将唐人风骨、唐诗魂韵内化于心,外化于笔,化为这一篇篇散文,以其盛世的情怀书写了一种盛唐的乡愁,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一份不可或缺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