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背影虽远,启迪牢记在心

——读钟兆云《此岸彼岸的背影》

张家鸿
《工人日报》(2023年10月27日 03版)

《此岸彼岸的背影》(福建教育出版社)是钟兆云怀人记事的随笔集,是对不太遥远之历史的探寻、梳理、叩问。

这些真真切切的人,那些实实在在的事,他们在历史深处发出的声音,至今在耳畔回响,令人不忍忘却。当代人今日所拥有之一切,莫不与先贤一生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付出有关。今日激昂的爱国气概,岂不与代代华夏儿女的气吞山河有关?今日强大的国家力量,当然与他们的筚路蓝缕之功密不可分。钟兆云的写作为的是追根溯源,为读者掀开许多被遗忘被冷落的角落,启迪现代人前行。

这部随笔集之所以感人,与钟兆云笔下有密密缝制的细节有关。细节,让辜鸿铭成为辜鸿铭,让萨镇冰成为萨镇冰,让严家显成为严家显,让他笔下的历史人物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细节并非臆造,而是源于作者多年梳理故纸堆所得,这其中寄寓着他对历史人物的敬意,亦传递着他的一份真诚。非真诚,不足以支撑多年的辛苦剔抉与小心求证。

“萨师俊吼毕,强忍剧痛,像头矫健的雄狮,从血泊中猛地蹲坐起,靠在瞭望台残破的栏杆上,继续指挥作战。殷红的鲜血,顺着他的面颊、顺着栏杆、顺着裤腿,一滴一滴地往下流。”中山舰最后一任舰长萨师俊指挥中山舰对抗日本战机时的画面,有详实动作、有语言呈现、有心理刻画,有吞山河的英雄气横贯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断腿、臂伤却不下舰艇,誓死与舰艇共存亡,与战友同战斗。除却被萨师俊借口支走的年轻勤务兵邱奕殿,舰上无一人因伤主动离舰。英勇献身的英雄因国家羸弱、装备落后而牺牲,中山舰被炸沉船,实为可悲。任人宰割的国家,因这些人的存在,而保有最后一点尊严,实为可敬。

与《萨师俊:纵死犹闻侠骨香》《王冷斋:国难下的尊严》同样鲜活、饱满的,还有《庄希泉:南洋往事与中国色彩》《严家显:农教先驱》《黄震:从斗士、文士到民主人士》《“左联”作家马宁和他的“马来妹”》等文章。人未见过,仿佛见过;事未亲见,如在目前。这是引人入胜的写作,源于钟兆云讲故事的用情至深,同样源于传主迥异于他人的人格魅力。

钟兆云笔下所写人物,相较于鼎鼎大名、影响深远的人物来讲,多数颇有几分时下遭受“冷遇”的意味。换言之,他们属于并不“走红”的历史人物。然而,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被审视、挖掘,再审视、再挖掘的价值。他们或在外交场合里勇气与智慧兼具,或在抗战前线上奋勇杀敌,或仗义疏财为抗战捐款捐物,或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抒发抗日之斗志,或在简陋条件下投入科学研究,或辗转多地穷尽各种力量为抗战服务,他们不约而同共谋的是国家与民族之未来,他们虽人数有限,却代表着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许多中国人。抑或说,从他们身上看见的是微茫却笃信的希望之光。

“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哪怕对他们在历史岁月中的风采再有隔膜,也当记得人世曾经冰冷的角落、险恶的转弯处,曾被他们用一腔热血、一己悲欢、一生之爱所温暖和照亮,并有理由呼唤和相信,在当下和未来的紧要关头,依然能有这般的英雄志士横空出世。”由钟兆云自序可知,他的写作是源于过往、指向未来的写作。背影虽渐渐远去,与背影主人有关的某些举动却值得铭记,要么给人教训或启发,要么为前行提供必要的动力与方向,要么令人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回眸深思。

此书中的人物多与海峡两岸有很深的渊源。他们或祖籍福建,或出生于福建,或参与过福建近现代史的书写,或于生命的重要时刻在福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关于故乡的书写,途径有多种,此乃其中之一。不同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文写作,钟兆云写的是在故乡大地上发过声、留过影的人物,如同把他们请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们一生中的种种作为,在现代人的心中留下持久震撼,可拭去尘垢,可正本清源。于此,钟兆云不是站在舞台最中央的人,他是写作者,是观察者,又是介绍者,更是情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福建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