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通江达海跨山川 物畅其流联世界
重庆市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交汇于此。
近年来,依靠着越织越密的物流通道网络,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已然跻身开放前沿。
“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了东南西北四向开放的局面,对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重庆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陆海天网,四位一体
“向东,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智慧物流工程;向西,在全国率先开行中欧班列;向南,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向北,常态化开行渝满俄班列;空中,开通国际航线110条;网络,打造渝新合作信息高速路……”近日,重庆市发布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暨蓝皮书,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布局成为亮点之一。
紧邻长江的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每天船来船往,班列频繁进出,货车穿梭不停。曾经,这里只是一个散货码头。如今,经过多年建设,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在此实现无缝贯通。
繁忙的景象同样出现在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在这里,随时可见“排队”的进出口车辆。2011年3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从园区的团结村中心站始发,首次全程运行。如今,团结村中心站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一等大站。
满载汽车零部件的班列,只需两天就能从重庆抵达广西北部湾转运国外;泰国产的榴莲,只需4天就能从东南亚的果园进入成渝两地的千家万户,比以往海运到口岸再转运的方式足足缩短了6天时间……这样的物流速度,已成为重庆江津区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的常态。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连续3年实现货量货值翻番,货物品类达到600余种。
“长江黄金水道是贯穿我国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贯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带一路’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有机衔接的重要纽带。”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兆奎介绍,在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重庆将四向通道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共建方向,积极打造水路、铁路、公路多式联运的西部物流枢纽,构建了陆海通达的开放格局。
如今,重庆常态化运行沪渝直达快线、渝甬沿江铁海联运国际班列,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全国率先开行中欧班列(渝新欧),并整合川渝两地资源,开行中欧班列(成渝)近50条稳定运行线路,联通亚欧大陆上百个节点城市,干支网络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西部陆海新通道网络实现内陆地区“一带”与“一路”战略闭环,累计运输54.6万标箱,货值906.5亿元。
通道加速跑,“数智”做引擎
颜色不同的集装箱摆放在码头上,巨型场桥来回运转,将集装箱逐一抓取送至指定地点——刚走进果园港,这幕热火朝天的情景便映入记者眼帘。令人惊奇的是,场桥驾驶室里竟然空无一人。
“我们是长江上游唯一实现智慧场桥全覆盖的港口。”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主管胡万琪自豪地说。原来,操作人员已搬到远离场桥的控制大楼内,借助远程操作系统遥控场桥。
这样的智能化操作场景,在果园港随处可见。
在集装箱理货环节,港口使用的智能理货系统识别率在96%以上;集装箱智能闸口通闸时间缩短到30秒;实现提单无纸化,设备交接单无纸化。
在仓储功能区,新增的智能仓储和车辆预约功能,可实现自主预约、自助换票、智能称重,提货效率较之前提高33%。
200个20英尺集装箱的查验,在果园港只需要一个小时便能完成。去年9月,全国首套新一代双能、双视角、双加速器的“H986快速检查系统”在此投用,海关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开箱的情况下对集装箱内货物、空箱、货柜车或集装箱夹层夹带等实现非侵入式查验。
“这几年明显感觉到,船卸得比以前快得多,提箱的速度也加快了。”民生国际船务代理有限公司驻果园港负责人施云忠说,以前提箱、办单要派人去大厅,现在只需点点鼠标就可以了。
“围绕出海出境大通道,我们积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数智通道’体系。”重庆市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电子口岸中心主任熊朝阳表示,“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中欧班列可视化系统、水运口岸营商环境系统、智慧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持续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赋能。
有了“数智”做引擎,重庆对外大通道被注入了强劲的提速动力,“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高效运转,物流更加开放、智能、共享。
在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所在的珞璜临港产业城,记者见到智能调度中心交易显示屏上,数据不断更新,枢纽吞吐量、班列开行数量、运输量趋势、各班列开行实时动态等情况一目了然。
“数字赋能是实现跨越式提升的必由之路,是一体化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的核心支撑。”江津综保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高宇介绍,珞璜临港产业城正在搭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打通江津综保区、小南垭海关监管场所、珞璜港海关监管场所三个区域之间的重要海关节点数据和信息流转,整合各类口岸信息化资源,构建多源数据资源池,打造一体化集中监管、一站式科学通关新模式。
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
9月25日,随着一声汽笛声划破长空,一辆火车班列缓缓驶入果园港,重庆迎来首批试点“先检后放”监管新模式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集装箱进口铬矿。这批铬矿由重庆卓越实业采购,先通过海运抵达广西钦州港再转至重庆,相比以往的全程海运路线,节省15天左右。
类似的故事,在重庆不断上演。
“我们运用‘西部陆海新通道+水运’‘西部陆海新通道+内贸铁路’等多式联运服务模式做长服务链条,集并长江下游城市货物,推动开展成渝双港联动,探索推动通道物流运输能力实现新突破,引导化工产品、元明粉、整车等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实现了陆海新通道与长江航运互联互补。”民生实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为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拓宽了新空间,增添了新动力。
据统计,2022年,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达到3331亿元,319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渝投资。
如今,重庆通过推动通道、平台、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扩大产业开放,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合作。培育总部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重庆已成为兼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重庆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实施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的通道体系拓展行动,不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坚持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展现更大作为,书写带动共建“一带一路”重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