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火箭核心部件的“主刀手”

本报记者 李玉波 本报通讯员 项佳楠
《工人日报》(2023年10月30日 05版)

轰鸣的车间、飞溅的钢屑……采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洪海涛时,他正专心操作面前的车床,一丝不苟地加工零部件。这位在航天加工一线奋斗了近30载的工匠,日复一日地精心打磨每一个零件,在平凡岗位上奉献青春。

洪海涛是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红岗公司特级技师,承担着火箭发动机动力部件生产加工任务。这项工作工艺精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且批次多、数量大。尤其是加工部件尺寸小,仅有拳头大小,且结构十分复杂,其间的点火孔仅有黄豆粒大小。加工完成后,要求与装配面完全贴合至90%以上。此前,这项技术一直是行业内让人挠头的难题,平时就喜欢“向难而行”的洪海涛却直面挑战,最终取得突破。

洪海涛反复研究工艺流程,寻找突破口。他发现,想要完成这项高难度的操作,需要练就敏锐的眼力和手感,以保证走刀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他用家中的鸡蛋练手,从车削熟鸡蛋到生鸡蛋,无数次磨炼手眼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练习,终于练就了“剥蛋壳不破蛋膜”的切削绝活。

当他把这一绝活用于火箭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加工生产时,很快就达到了“人机合一”状态,一举攻破这项加工技术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该批次火箭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加工任务。为此,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火箭点火‘主刀手’”。

洪海涛在生产一线创新技术手段和加工方法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加工某型号铝制产品时,现有装夹部位只有2毫米,用传统的“四爪找正”方法加工,难以保证产品平行度和对称度。再加上产品需要断续车削,如果装夹得紧,产品容易被夹伤表面,如果夹得松,容易造成产品报废。为此,洪海涛设计出了“镶嵌工装法”,并自制镶嵌工装,让一件产品的加工时长由90分钟缩短至1分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科研生产任务最忙的阶段,洪海涛3天要加工出24件产品,不得不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多年来,他自主设计制造工艺装备30多种,解决了多项生产瓶颈问题。

“每当看到航天事业取得瞩目成就,想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心中就满是自豪。”洪海涛对记者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