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化运作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
“风景”变“钱景”,安徽旌德建起“两山银行”
地处黄山东麓的安徽宣城市旌德县,是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拥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诸多称号。如何把“风景”变“钱景”,这里正在探索一条“两山”转化新路径。
以山水入股
旌德县远近闻名的“杨博士生态农场”坐落在旌阳镇柳溪村的大山中。之所以选择柳溪村,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地的“两山银行”。
什么是“两山银行”?“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柳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胡黎明给出解释,“两山银行”就是把村域山、地、田、房等零散低效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的收储、专业化的整合、市场化的运作,从而实现“两山”资源优质高效的转化。
2021年5月19日,国家林草局正式批复宣城市为6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之一。同年8月,柳溪村“两山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在全国首发《生态资源受益权证》,这个证书也成为村民以山水入股的“存折”。
“山场18亩,水田5.41亩,受益标准70元/亩/年,按10年一次付清的方式,到账金额16387元。”柳溪村村民杨雪松说,像他这样拿到“存折”分到收益的已有200多户。
将空气碳汇
旌德县是安徽首家碳中和试点县。为了抓住政策机遇,旌德县在深挖生态资源优势上拓展思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2021年8月,旌德县与安徽司尔特肥业有限公司签约,完成安徽省第一单林业碳汇交易。交易方安徽司尔特肥业有限公司一次性购买3036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金额14.57万元。“卖空气”就这样开始了。
碳汇交易需要一套严密的规范机制予以保驾护航,于是当地开始探索建立“碳汇+检察”生态检察机制。
今年5月31日,宣城市迎来了首例通过认购碳汇方式进行替代性修复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检察机关起诉,2022年5月至6月,宋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雇佣他人擅自采伐他人山场林木。经鉴定与专家评估,该行为造成森林服务功能损失和生态修复费用共计3863.58元。宣城市人民检察院请求法院判令宋某以认购碳汇方式,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以及专家评估费用。
同时,旌德县推进司法碳汇账户设立,案件当事人将用于认购碳汇的生态修复赔偿金缴纳至该账户,由政府统筹管理,以种植、养殖补贴的形式发放给生产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或用于碳汇技术的升级改造,积极构建碳汇资源转化增值体系,促成本地碳汇交易基地形成。
破集体经济“困局”
2022年6月,旌阳镇5个社区(村)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打造了宣城市首家县级物流产业园——汇五电商物流产业园。该项目是旌德县第一个探索盘活资源、抱团发展、联盟共建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也是宣城市首家县级物流产业园。
想发展没渠道、有项目资金少、收入来源结构不优……面对这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旌德县成立集体经济专题调研组,开始系统谋划实施汇五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
产业园不仅给当地的灵芝、冬笋、甘蔗、木耳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外地提供了便利的平台,还整合了全县的快递资源,快递物流企业较周边地区平均运输成本每件可节约0.1元~0.4元。
据了解,汇五电商物流产业园已吸纳全县19个村(社区),通过收取园内企业租金和园内公司入股分红,2022年汇五产业园为村(居)集体经济增收15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