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1月01日 星期一

【社评】不能让“小道消息”干扰民生政策的推进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
《工人日报》(2023年11月01日 05版)

职能部门要牢牢掌握民生政策发布的主动权,及时向社会公布重大政策调整的进度,让公众心中有数,不给虚假信息的传播留有空间;强化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管控,对于故意传播虚假消息的平台和个人进行必要的惩治;引导网民不信谣、不传谣,铲除不实信息滋生、传播的土壤。

 

据10月29日媒体报道,近日,少数地方“即将推行按‘工龄退休’”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山东、河北、四川等地人社部门紧急回应:相关文章和截图内容为虚假信息,当地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退休政策,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重大民生政策,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此类政策的调整一定会以官方文件通过正规渠道发布。一些人通过自媒体发布未经证实的传言,违反了国家有关互联网信息发布的相关规定,不符合重大民生政策调整的通行做法,给部分人群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有关部门及时辟谣,既是对不实传言的回应,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

一段时间以来,当国家酝酿或者调研一些重大民生政策时,往往有人为了博眼球、蹭流量,将未经官方证实的传言或少数专家的个人建议,通过互联网渠道“任性”发布。有些政策调整与很多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不实传言很容易迷惑公众、误导公众。前不久,有关“职工医保缴费将彻底改变”的传言在网上传播,国家医保局出面辟谣,传言不攻自破。所谓“推行按‘工龄退休’”的不实消息沿袭了类似套路。此类虚假信息尽管在有关部门的辟谣后失去了影响力,但类似事件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知道,凡涉及国家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或者调整,有关方面都会进行深度调研,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征求专家建议,凝聚社会共识,然后,通过法定程序做出决策后公布实施,它们不会也不可能在公众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发布或进行调整。即使先在部分地区试点的政策,试点地区也会周密部署,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试点方案等。如果相关政策或立法存在一定争议,有关部门通常会多渠道调研、协调、研究,慎重行事。

某些不实传言在网络上迷惑公众,与种种因素相关。首先,它与公众对国家调整某一领域相关政策的预期有关,比如,实行延迟退休的政策酝酿了很长时间,公众十分关切,与此相关的政策信息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医保政策的调整关系到公众看病费用的支出等,也极易形成舆论热点。其次,有些专家对民生政策的个人建议,有时会与公众关切形成“共振”,一旦被断章取义,经自媒体加工后发布到网上,往往会给公众造成困扰。再有,一些网民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加入转发行列,也加剧了不实传言的传播。

这一方面说明公众对民生政策的调整高度关注,对切身利益高度关切;另一方面也说明有关民生政策发布的法律规定执行得不到位,没有确保政策公布的法定化、强制性。同时,相关部门对一些自媒体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传播虚假民生信息的不良后果不可小视。虚假信息一旦扩散,有可能损害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干扰社会治理的正常节奏,影响社会稳定和民生措施的调整、落实和推进,同时也会损害公众的知情权。

谣言止于智者,但是,期待每一个人都能秉持智者心态也不现实。防止传言、谣言兴起,应从源头抓起,职能部门要牢牢掌握民生政策发布的主动权,及时向社会公布重大政策调整的进度,让公众心中有数,不给虚假信息的传播留有空间;强化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管控,对于故意传播虚假消息的平台和个人进行必要的惩治;引导网民不信谣、不传谣,铲除不实信息滋生、传播的土壤。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